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扎根太行山區34年,研究的荒山治理技術獲得成功,但是他說荒山上僅能長樹還不夠,他還要讓山區百姓富起來。
這里是河北內丘縣的一個蘋果包裝車間,這些蘋果單個大約有一斤重,都論個兒賣,每個蘋果上還貼著二維碼,掃描一下,可以查詢到它們都來自崗底村,但在過去,崗底村的蘋果根本不值錢。20年前,李保國第一次到崗底村,村民們拿出村里最好的蘋果招待他。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他們還說我們這還產蘋果,挺好吃的。我說就這破蘋果,黑乎乎的,一層煤污,一看就夠了,誰還吃啊 。”
從那時起,李保國用他的荒山治理技術開始改造崗底村荒山,改造完后又全部種上了蘋果樹,李保國還自己拿出5萬元來買紙袋,手把手教村民把紙袋套在蘋果上。秋天到了,村民們摘下紙袋,發現蘋果個頭確實比以前大,但顏色卻是白的。
河北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村民王群書:“李保國在這里胡鬧的,把這伙人弄的,你看看這個蘋果這是個啥了,白不啦嘰的誰要。人家說別著急,到十天以后,實際上七天就著色了。”
當年,凡是套袋的蘋果紅艷、個大口感好,最好的賣到了50元一個。
從蘋果樹的修剪、施肥、套袋,李保國獨創了128道村民通俗易懂的生產管理工序,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如今崗底村僅蘋果一項,年人均收入就達2.9萬元。
34年來,李保國在太行山區推廣了36項標準化技術,示范推廣林果總面積108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