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記者在朝陽縣的波羅赤、木頭城子、賈家店等地看到了新模式下現代農業的生動實踐:在一座座充滿勃勃生機的大棚里,草莓果實累累,棚桃鮮花盛開,香瓜、番茄秧苗翠綠……在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濃厚氛圍中,朝陽縣設施農業正華麗轉身,邁開大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效顯著的設施農業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年終歲尾,正是大棚栽植秧苗的繁忙季節,在朝陽縣波羅赤鎮雙鑫高科技育苗公司,每天都有幾萬株蔬菜種苗運到農民的大棚里。這家公司是朝陽縣唯一一家以繁育、研發、推廣蔬菜種苗為主的技術中心。公司經理王維新介紹,以前,朝陽縣的蔬菜大棚種苗幾乎全部從大連、盤錦等地購進,不但價格很貴,而且供應不及時。以大棚番茄為例,種苗的供應時間絕大部分在每年的8月下旬才能從大連運到朝陽。由于供苗時間過于集中,因此也造成了大棚蔬菜產品上市時間集中的問題。這樣一來,給大棚蔬菜產品的銷售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本地產的番茄,一斤賣三、四角錢是常有的事兒。從2012年開始,在縣農發局的幫助下,王維新以蔬菜種苗研發繁育為主攻方向,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朝陽縣規模最大的秧苗培育基地。到目前為止,公司已經先后研發推廣了大棚番茄、西香瓜、茄子、辣椒等十幾個蔬菜品種。公司年產秧苗150多萬株,供應周邊6個鄉鎮的700多棚農從事生產。雙鑫高科技育苗公司僅僅是該縣抓設施農業科技源頭支撐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朝陽縣通過安排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設施農業網站和大棚產品質量信息監管平臺等措施,使大棚品種實現了多樣化,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調整設施農業產業結構是朝陽縣打造設施農業現代版的重要手段。
根據全縣設施農業的特點和優勢,該縣以棚菜向棚果轉產為產業結構調整主攻方向,實現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該縣木頭城子鎮塞外農牧業有限公司建有蔬菜大棚122棟、面積320多畝。從2012年開始,這個公司就從大連、鞍山、盤錦等地引進大棚油桃、葡萄、櫻桃進行棚果生產。經過幾年時間的實踐,經營棚果不但比經營棚菜省工省力,而且經濟效益也非常好,幾年來的市場銷售渠道和產品價格一直保持穩定。平均每座50延長米的棚果年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現在該公司已有生產棚果的大棚37棟,年產大棚油桃、雪桃6.5萬公斤,不但公司效益節節攀升,而且帶動了鄰村和周邊鄉鎮的棚桃生產。到目前為止,朝陽縣已在木頭城子鎮、賈家店農場、南雙廟鎮、臺子鎮等地建成棚果大棚4000多棟,面積達1萬多畝。塞外農牧業公司負責人于清俊告訴記者,大棚轉產以后,不但增加了公司收入,而且節省了用工,每年雇傭的工人已經從40多人減少到十幾人,僅人工費用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省20多萬元。眼下棚桃的花期剛過,就已經接到了錦州、阜新、葫蘆島等地的十幾份訂單。
為加快實現設施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目標,朝陽縣還瞄準鄉村游、農家游、生態游蓬勃興起的良好契機,突出設施農業“鄉村田園、休閑度假、觀光采摘、綠色環保”特色,使設施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和三產相互推動,促進農產品多項、多層、多次升值。縣農村經濟發展局局長袁喜慶介紹,現在朝陽縣已經有4000多棟大棚實現了轉產,全縣已建成農家樂小吃、土特產品銷售店30多處,每年可接待外地游客5萬多人。位于該縣西營子鄉的“朝春棚”觀光采摘基地,近兩年又相繼投資100多萬元,在基地內建成了棚桃采摘區、西香瓜品嘗采摘區、花卉觀賞區和生態農業體驗區。利用現代農業優勢,努力把“朝春棚”打造成為遼西最大的設施農業休閑觀光采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