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知道龍州縣下凍鎮馱江村見義勇為的盧武團登上了“中國好人榜”,是崇左市的道德模范。可很少人知道盧武團還是一名養殖能手。

2009年開始養魚,2011年開始養龜鱉,2015年開始養雞……幾年來,盧武團在家里做起了養殖,而且在這方面漸漸地摸索到了些門道。
1月27日,冬日里細雨紛飛,見到記者來訪他的養殖場,盧武團立馬穿上連體水靴褲,走進一個龜鱉養殖池子,顧不上寒冷,伸手便摸出一只體型較大的鱉,興奮地展示給記者:“這只鱉大概有十三四斤,養了四年。但是太大了,不好賣,就只好繼續養著,讓它產蛋,然后孵鱉苗。”
在房子稀疏的馱江村谷隨屯,盧武團家的房子建在一片農田旁邊。房子的左側是龜鱉養殖池,稍遠一點是雞舍,房子門前有幾張大魚塘,水面總共有300多畝。龜鱉都鉆進沙子里冬眠了,由于下雨,幾千羽雞關在雞舍里,以防淋雨感冒。
盧武團告訴記者,2009年他承包了村里一片70多畝的魚塘養魚。2015年8月,他把最后一批魚賣掉,盤算了一下,那一年賺了兩萬多塊錢,有了“第一桶金”,于是又承包了村里的另外一張230多畝魚塘,并買了六萬多尾魚苗放進去養。為了發展多種經營,2015年年初,盧武團就在自己家旁邊建起了一個雞舍,養了5000多羽三黃雞,年中時,把所有三黃雞賣掉后小賺了一筆,下半年又養起了3000羽南寧土雞。
“種的玉米拿來喂雞,雞糞可以喂魚,就可以省下部分飼料錢。養了幾年鱉,種鱉已經有400多只,去年開始產蛋孵苗,現在有1000多只鱉苗,陸續有村民來買回去自己養。等把魚塘擴大了,把小一點的鱉放到魚塘里養殖,再準備建一個供游人垂釣的龜鱉場……”盧武團給記者始說起自己的養殖經。 “今年鱉的市場行情不太好,到現在還沒有接到多少的訂單。而且市場好多鱉是飼料飼養的,價格很便宜。目前,銷售渠道主要靠外地老板以及本地酒店訂購。”盧武團告訴記者,雖然價格受到沖擊,但他還是堅持用魚蝦喂養,保證鱉的品質。
春節快到了,問到今年的愿望時,盧武團說,心里只盼著池里的鱉能多賣出去一點。“另外,雞很快就可以出欄了,能賣個好價錢就最好了,也希望養的魚長得好一點。”盧武團憨憨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