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作為一個農業縣,以“服務城市、發展農村、提升農業、富裕農民”為目標,以“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培育新農民”為出發點,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新品種,加強項目建設和農業技術宣傳培訓,創新服務手段和載體、提高服務質量和成效,多條腿走好設施農業上檔次農民增收有保障新路子。
皋蘭抓住“雙桿四膜”新技術的推廣這個重點,走好設施農業上檔次增收入的路子。利用項目支撐的作用,做實“雙桿四膜”新型大棚的建設,爭取把面積發展到300畝以上,精心管理,使之起到積極有效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挖掘各種種植模式的優勢,通過普及推廣生物肥料、綠色防控、育苗移栽、嫁接換根、套種復種、多茬種植等技術,有效提高耕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把什川鎮建設成為高產高效高收入的核心示范區。為此在泥灣建立5個展示點,4個試驗點。
皋蘭縣充分發揮好豐登、平峴兩個育苗點的作用,在忠和鎮示范推廣辣椒育苗移栽及花椰菜育苗移栽技術,推廣花椰菜一年兩熟種植模式,面積達到300畝。充分發揮老鸛育苗基地的作用,在水阜鄉推廣白蘭瓜移栽技術,提前豇豆復種時間,推廣面積達到1000畝。為此建立3個面積不低于100畝的示范點。
皋蘭抓住旱砂田西瓜套種花生這個重點,走好旱砂田高效栽培綜合技術推廣的路子。在忠和鎮、水阜鄉積極推廣旱砂田西瓜套種花生技術的基礎上,示范推廣西瓜優質品種,引導農民倒茬種植,適度扶持旱砂田西紅柿、辣椒、豇豆等蔬菜種植,推廣多種覆膜模式,擴大西瓜嫁接換根栽培示范范圍及面積,為大面積推廣做好學習觀摩陣地及對比現場。為此建立5個示范點。通過有效有力的科技服務,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培育新農民,使先進的科學技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區域制宜的辦法,推廣新技術,普及一年兩熟及一年多熟種植模式。走出一鄉一精品,一村一特產的新路子,打造蘭州白蘭瓜、旱砂西瓜、高原夏菜品牌,提高市場價格。從而促使耕地產出增加,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皋蘭縣把農技推廣項目建設作為多條腿走好設施農業上檔次農民增收有保障新路子的重要內容,2015年在黑石鎮、石洞鎮、九合鎮、水阜鎮、忠和鎮、什川鎮推廣灌區高效農業節水技術14萬畝,其中:壟膜溝灌12萬畝、膜下滴灌2萬畝,在九合鎮和忠和鎮新建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各1000畝,購置棚膜100噸,在黑石鎮建立以“寬溝大壟”為主的高效節水韭黃示范基地1500畝。在全縣6個鄉鎮57個行政村圍繞主導產業,遴選農業科技示范戶350戶,選聘縣農技中心、經作站等部門農業技術指導員50名,建立示范基地2個。每名技術指導員承包指導5至7戶科技示范戶。通過“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種植戶”的模式,探索農技推廣新機制和新模式,開展多元化推廣服務。全年共開展技術培訓24期,培訓1400多人次,發放資料3100份,技術指導員人均入戶指導20次以上。
皋蘭推廣雙壟溝播全膜覆蓋栽培技術4萬畝,在石洞鎮、黑石川鄉兩鄉鎮連接地帶建立1個1.5萬畝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片,石洞鎮明星村豐水村2個相連行政村建立1個1000畝展示區,2個各100畝高產核心攻關田。玉米高產示范區建設以黑石鎮中窯村核心示范區為中心包括新地、紅柳、星灣、和平、白崖5個村和石洞鎮的豐水、明星、澗溝3個村,總面積1540畝。主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灌區高效農田節水和玉米“一增五改”技術。
皋蘭縣十分重視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試點建設項目,以30個試點村為單位將全縣54名縣、鄉技術指導員和54名村級農技員組成農技服務隊,以村級服務站為陣地,按照30個試點村重點產業開展農技服務。全年共開展田間指導200次以上,開展集中培訓35期,發布市場、天氣、病蟲害各類信息300條以上,指導培訓示范戶500人次,示范帶動周邊群眾1500人次以上。建立示范基地,積極開展示范推廣。在黑石鎮建立大棚韭黃生產示范基地,完成韭黃直播面積1320畝,育苗60畝,把黑石鎮打造成綠色大棚韭黃生產示范基地。在陽洼窯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立綠色防控示范面積3000畝,懸掛誘蟲黃板2萬張。在錢家窯建立高原夏菜種植示范基地,引進辣椒、西紅柿新品種6個,建立高原夏菜種植示范面積2000畝。
同時全縣落實大棚韭黃定植、直播面積1520畝,集中育苗80畝,其中黑石鎮定植、直播面積1320畝。積極引進大棚韭黃種植大戶4家、專業合作社5個,流轉土地500畝。配套機械開溝作業,重點推廣寬溝大壟栽培模式,制定綠色無公害種植規范,配套沼液沼渣綜合利用,努力打造綠色大棚韭黃生產示范基地,今年全縣預計產出大棚韭黃300畝。
皋蘭縣采取集中培訓、實地觀摩、田間學習等方式,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生產經營型70人,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各45人,共計1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