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國“飼料禁抗”之路該怎么走

   日期:2016-01-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4    評論:0    

  “飼料禁抗”是國際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健康養殖、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是提升中國農牧企業以及畜禽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隨著“2016共話飼料無抗之路”主題活動的逐漸深入,記者此次有幸邀請到北京匯智邦營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趙昕紅博士接受我們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的專訪。趙博士從自身實踐經驗出發,為我們詳細解讀了她對于“飼料禁抗”的看法與理解,以及如何通過定制營養與改善豬場的現場管理來有效達到降低“飼料禁抗”對于養豬業的影響。

  趙博士1998年獲得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營養學博士學位后,曾先后供職于比利時英偉集團、深圳市金新農飼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飼料企業任技術總監。2015年創立北京匯智邦營養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為飼料企業與規模化養殖企業提供定制營養技術咨詢服務。趙博士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積累了豐富的歐洲營養技術理念及中國本土化的經驗,且在為中國養豬行業服務中,始終堅持為終端養殖者提供價值最大化營養方案,為終端消費者創造健康畜產品的營養觀,踐行系統、全程、健康的營養設計理念,從業16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本土個性化價值營養方案制作經驗。相信通過此次對趙博士的獨家專訪,能為行業同仁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體悟與感受。

  “飼料禁抗”是國際畜牧業發展必然趨勢

  美國即將2017年開始全面禁止在飼料中使用抗生素,歐盟2006年已經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飼料禁抗”后,歐洲的養殖業從牧場圈舍設計、生產模式、到飼料營養系統等都發生改變:比如,2006年后新建的豬場,兩點式生產模式越來越多;再比如,仔豬斷奶料從以往追求高采食、高生長,轉變成以打造腸道健康為第一訴求。我們中國養殖業可以學習和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從而避免走彎路。

  中國“飼料禁抗”的問題不在于該不該禁,而是“何時禁、怎么禁”的問題。歐盟2006年“飼料禁抗”后對于養殖業亦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養殖現場用藥增加了5%左右(以法國為例)。但近幾年來,養殖現場用藥也在減少。因此,對于中國養殖行業來說,應該借鑒國外養殖業治本的方式來減少疾病發生。諸如,努力提高整體飼養管理水平、改變不利于疾病控制的生產模式、提供適合豬群健康生產養殖環境,這樣,就可為中國“飼料禁抗”提供了可行的基礎。

  從飼料營養調控而言,實現“飼料無抗”并不難,因此,若國家出臺全面“飼料禁抗”舉措,可能對飼料企業本身的影響并不大。真正受影響比較大的是養殖企業,特別是當前階段,中國養殖業總體生產管理狀況及養殖環境不夠好,仔豬階段腹瀉發生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在養殖行業整體應對疾病管理能力較弱時,提出“飼料禁抗”,可能更會導致現場用藥的大幅增加,因此,從現在起,幫助養殖企業健全生物安全體系,改進生產模式,改善環境管理,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從而避免“飼料禁抗”對于養殖業的沖擊是十分必要的。

  “仔豬飼料禁抗”營養調控方案

  國家規定在乳仔豬飼料中可以使用并且常被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喹乙醇、恩拉霉素以及吉他霉素等。革蘭氏陰性菌是引起仔豬腹瀉的主要元兇,若要取代乳仔豬飼料中的抗生素(特別是喹乙醇和抗敵素)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從飼料營養調控上降低仔豬斷奶后腹瀉發生的風險,絕不單單是靠某一種或幾種添加劑就能夠實現的。即便現在抗生素替代品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要想在“飼料無抗”的前提下,從飼料關降低仔豬腹瀉發生,仔豬營養設計理念需要顛覆性變革。首先得從以斷奶后高采食量、高生長為目標的設計思想,到以強調仔豬腸道健康構建為目標的設計方向轉變。蛋白、能量、纖維的設置水平要與以往有很大差別,大營養素的原料選擇與搭配使用、與大原料相配合的抗生素替代品使用、飼料加工工藝改進等方面綜合方案的使用,才能真正從營養調控實現仔豬腹瀉降低。

  總之,“無抗仔豬飼料”配制,應遵循的核心理念是:盡量別讓仔豬斷奶后采食量太高,特別是斷奶后7-10天。歐洲今天的養殖生產成績告訴我們,斷奶后仔豬前期的“慢上食”與“慢生長”,不僅不會對后續的生長性能有負面影響,而且豬只全程的生長性能仍是非常好的。現以今年8月在荷蘭一定制營養公司,得到的一800頭母豬場的生產數據如下:70日齡,仔豬體重可達25kg,70日齡到上市(上市體重125kg)階段,日增重800g,料肉比2.5︰1。這個豬場使用的仔豬斷奶后的兩階段日糧營養水平供給較低,但也并未影響70日齡標準體重及后續育肥階段的日增重與料肉比,能夠看到的是,這種營養方案的供給,會幫助養殖者整體飼料投入產出達到最大化。

  養豬生產模式的變革是控制疾病發生、減少抗生素使用的關鍵

  規模化豬場不管是從養殖觀念、還是生產模式的變革等方面都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并且能做到全進全出,其腹瀉壓力顯然要小的多;此外,規模化豬場在溫度、濕度等方面控制的越好,疾病的感染壓就會越低,小豬腹瀉的發生概率同樣會大大減少,他們不需要依賴高濃度抗生素來抵御小豬腹瀉的發生,因此,對于規模化豬場來說,“低抗/無抗”飼料的受度相對要高很多,按照國家政策法規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很多中小型豬場以及散養戶所不具備的。

  種豬既能傳播健康和優良性能給后代仔豬,但也可以是疾病傳播的主源。種豬自身攜帶有病菌與病毒,卻沒有明顯發病癥狀,是因為成年豬疾病抵抗力強,但攜帶的病原容易傳播給抵抗力弱、機體發育不成熟的仔豬。因此,疾病的控制可從改善生產模式(能做到種豬與仔豬分開飼養是最好的)做起。如歐美發達國家的新建豬場,已從原先的三點式養殖發展到現如今的兩點式生產模式,即母豬單獨建場飼養,所產仔豬在斷奶后就會全部轉移到幾十公里外的育肥場進行飼養,且從斷奶后不再轉群,一站養到底。這樣就可以及時切斷母源傳播疾病。當前,我國很多中小豬場母豬產房和仔豬保育很難做到“全進全出”,有的小豬場甚至母豬和保育舍同舍飼養;特別是小豬場,基本都是連續產仔,無法做到全進全出,控制疾病的縱向傳播更是無從談起,這種生產模式,就會導致疾病多,且常年不斷。其實,對于小規模的養殖企業而言,進行“批次產仔”是不錯的選擇。

  豬場用藥必須要加強針對性和合理性

  “不同的病癥需要不同的用藥方式”,豬場現場有針對性用藥必須加強,若豬得的是細菌性胃腸道疾病,在飼料中加藥進行治療是不錯的選擇;而若是豬得的是呼吸道疾病,在飼料中加藥治療并不合適,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效果最好。中國的養豬場很多時候并沒有經過獸醫的正確診斷就開始用藥,而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養殖企業用藥,必須經過執業獸醫開具診斷處方后才能用藥。亂用藥的后果一方面難以保證對癥下藥,藥物使用效果大打則扣,增加了用藥成本;另外一方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耐藥性問題會很突出。

  在荷蘭,從2015年年中開始,豬生病后不再允許全群給藥,而必須像人看病一樣,哪頭豬生病就給哪頭豬診斷治療,實行的是個性化治療方案。相比較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們的養殖“硬件+軟件”都有較明顯的差距。目前國內養殖用藥上,做得比較好的規模化豬場,分攤到一頭上市肥豬的用藥成本(疫苗+獸藥)平均一頭豬,可以控制在70元左右,中等的在90-110元/頭之間,更差的甚至要到200元/頭。管理水平的高低、養殖環境的好壞、生產模式的區別等對于豬場用藥成本的影響很大。

  “抓住細節、做好調研、針對養殖戶的實際需求進行營養定制”。正如北京匯智邦營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趙昕紅博士在接受小編采訪時所說的那樣:“不管是無抗飼料還是常規飼料,我們在做豬飼料的時候都要站在為養殖者多賺錢的立場上進行整體營養設計,設計前,要對終端用戶的養殖條件及養殖狀況做調研,要根據客戶豬的品種、豬所處的養殖環境、飼喂管理方式與習慣、以及養豬人的生產目標訴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定制營養設計。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經濟性與實用性俱佳的飼料系統方案”。趙博士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戰經驗給小編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她認為“飼料禁抗”考驗的是我們這個養殖大行業能否順利應對。這就需要我們養殖大行業的企業及專家們要有更大的擔當,更強的合作心態,更務實的創新精神,必將能走出一條中國“無抗健康養殖”的新路子!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