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一號文件望聚焦三大方向 力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日期:2016-01-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27    評論:0    
核心提示:按照慣例,一號文件將于1月底或2月初公開發布,按照之前媒體報道,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有望繼續聚焦農業現代化問題
  按照慣例,一號文件將于1月底或2月初公開發布,按照之前媒體報道,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有望繼續聚焦農業現代化問題。另外,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之前也表示,農業供給側改革將是今年農村改革的大頭。據業內人士分析,農村電商、農墾改革、農業供給側改革或將成為此次一號文件的主要關注點。
 
  供給側改革聚焦農業結構性調整
 
  據之前媒體報道,“供給側改革”,這一在化解工業產能過剩中提出的理念今年也將被應用于農業。
 
  “與工業領域相似,我國農業同樣存在著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庫存過高,而大豆、白糖等過度依賴進口,產能分配不合理,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經常出現。”興業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如是說。
 
  整理各地“十三五”規劃建議后發現,包括黑龍江、山東、浙江等在內的農業大省在“十三五”規劃中都設定了優化農業結構的目標。山東省提出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標準高、融合深、鏈條長、質量好、方式新的精致農業。黑龍江省也將在未來五年堅持市場導向,突出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優質高效作物種植,優化種植業結構,發展訂單農業。
 
  另一方面,結構供給問題還反映出目前我國農產品價格機制尚不完善的痼疾。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而去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已提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包括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儲制度,繼續實施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等。
 
  一位農業部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圍繞農業生產的空間布局和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未來在市場流通方面仍會有比較大的變化,這一點和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堅持市場導向、消費導向來發展農業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除此之外,要真正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中泰證券農業分析師謝剛指出,“對農業產業,未來轉型方向不在于規模化和純粹‘高產’,而在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以產鏈思維橫向或者縱整合,提升整體效率。”
 
  農村電商重點促進三產融合
 
  農村電商也被各地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重點,比如四川省提出農村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7年農村電商總交易額超1000億元。
 
  “互聯網+”的春風也吹到了傳統的農業領域。
 
  去年下半年,國家連發三份政策文件,加碼農村電商,基本奠定了農業電商的發展思路。各地也將農村電商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重點。在農村三產融合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可作為耦合多方的紐帶,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和推廣;在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市場,以電子商務大數據為引導促進發展。
 
  河北省提出,“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培育以電子商務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業態,實現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四川省提出農村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到2017年農村電商總交易額超1000億元。
 
  此外,農業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鋪開也將促進農村落后生產力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天津市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要促進農業功能向二三產業拓展,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全過程應用,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等新型業態。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和生物農業,培育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市場人士預測,農村電商和互聯網農業將成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注的重點之一。
 
  農墾改革推進集團化發展
 
  各地農墾集團邁入改革快車道,廣東省提出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海南省則把農墾醫院移交有關工作納入統籌謀劃
 
  一直以來,擁有大量土地資源和資產的農墾系統在全國農業發展格局中占據著“國家隊”的特殊地位。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農墾改革首次占據重要篇幅,此后農墾改革步伐加速推進。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出臺,標志著農墾改革大幕正式拉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也在近期全國農墾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農墾改革主要有兩個核心,一是墾區國有產權體制改革,二是農墾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廣發證券分析師陳果指出。改革具體措施包括了推進墾區集團化,整建制轉換體制機制,建設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改革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堅持社企分開改革方向;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創新土地管理方式。
 
  在國家大政策指引下,各地農墾集團也邁入改革快車道。廣東省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海南省于去年11月召開專題會議把農墾醫院移交有關工作納入海南省“十三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統籌謀劃。去年12月29日,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該公司是在海南省農墾總局和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基礎上組建的省政府直屬國有獨資企業,標志著海南農墾實現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
 
  2015年,我國農墾實現生產總值7011億元,農墾糧食總產量達到727億斤,比2010年增長21.2%,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7.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業內普遍認為,農墾改革涉及的土地流轉和企業重組將進一步盤活農墾企業資產和各個要素,在“十三五”期間釋放巨大改革紅利,提升農業附加值。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