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召開的2015年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年會上傳來消息,2012年推向市場的化肥增值技術經過3年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我國增值尿素累計產能400萬噸,增值磷酸二銨累計產能60萬噸,增值復合肥累計產能100萬噸;加入聯盟生產增值肥的大型企業數量達到30家;經銷商銷售熱情高,產品施用到作物上表現出增產節肥的明顯效果。
據了解,聯盟的目標是爭取到“十三五”末,發展1000萬噸增值尿素、1000萬噸增值復合肥、500萬噸增值磷酸二銨。相比“十三五”末2500萬噸的目標,如今560萬噸的產能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肥料增值迎合供給側改革
與會代表們表示,當前傳統氮肥、磷肥產能過剩形勢異常嚴峻,同質化的尿素、二銨產品市場供過于求凸顯,供應出了大問題。要想破解行業遇到的難題,必須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改善供給結構,用供給創造需求,用供給開拓市場。而通過增值技術,可使傳統肥料具備更多功能,更加高效地完成行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任務。
代表們認為,以減肥增效、提升傳統肥料產品附加值、提高肥料利用率、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為宗旨的化肥增值技術,正助力化肥行業踏上供給側改革的新征程。據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僅2015年,就有壽光聯盟、華強化工、天野化工、甘肅劉化、錦天化、瀘天化、六國化工7家企業加入聯盟生產鋅腐酸尿素和海藻酸尿素等增值尿素產品;鋅腐酸增值二銨也開始在安徽六國、湖北大峪口化工、河北天人化工等企業實現產業化;駿化化肥、中農舜天、江西開門子、山東恩寶等企業都在積極生產增值復合肥。
“2015年,國內市場累計投放增值尿素50余萬噸、增值復合肥30余萬噸、增值二銨10余萬噸,推廣面積4000萬畝,增產糧食20億公斤。這樣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為傳統肥增值化改性、實現供給側改革指明了道路。‘十三五’期間,增值肥料要成為中國肥料發展的新常態,為提高中國化肥利用率、保障糧食安全、資源安全和環境安全作出更大貢獻。”聯盟榮譽理事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原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說。
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趙秉強表示,2016年聯盟的目標是爭取增值尿素產品覆蓋所有聯盟尿素生產企業,產能達到700萬噸,產量100萬噸;增值磷銨覆蓋所有磷銨生產企業,產能100萬噸,產量達到30萬噸;增值復合肥覆蓋所有聯盟復合肥企業,產能200萬噸,產量達到60萬噸。“十四五”末,每年生產2000萬噸增值尿素、2000萬噸增值復合肥、1000萬噸增值磷銨等產品,使中國30%以上的普通化肥實現增值化改性,推動傳統化肥產品性能升級;每年推廣面積10億畝,增產糧食200億公斤,減少化肥損失500萬噸。
傳統肥料增值迫在眉睫
眾所周知,氮肥的主要品種是尿素,當前尿素年產能突破了8000萬噸,年產量也在6500萬噸左右,而工農業年需求量不到5000萬噸,過剩1500萬噸的部分必須依賴國際市場來消化。磷復肥雖然近兩年來開始趨于供需平衡,但產能過剩依然是行業久治不愈的頑疾。據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磷復肥總產能2350萬噸(折純P2O5,下同),而中國磷肥實際消費量一直保持在1100萬~1200萬噸,過剩產能依然要靠國際市場化解。氮肥、磷肥行業之所以近年來如履薄冰,歸根結底在于產品過于單一和缺乏競爭力,供應端沒有結合需求端去創新。
業內人士認為,化肥“零增長”目標的提出和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決定了“十三五”期間化肥行業必須要走質量替代數量的道路,要想盡各種辦法來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途徑歸根結底是三個方面:一是創新肥料品種,對傳統肥料進行增值、改性,使其具備更多功能和更加高效;二是改進施肥方式,采取機械深施來減少肥料揮發損失,或者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精準投入;三是用有機肥實現化肥的替代減量。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市場與信息部副主任祝昉表示,中國化肥行業目前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發展還沒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沒有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沒有走上發展個性化、產品差異化的道路。因此,行業企業要全力開拓市場,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發展高效、高附加值的特色農化服務產品,在創新發展、高端發展、差異化發展上盡快取得富有成效的突破。所以,增值技術顯然成為傳統尿素、磷銨、復合肥進行增值、改性的不二選擇。
增值肥農業增產潛力大
“2015年,鋅腐酸二銨和鋅腐酸尿素助力山東德州臨邑縣翟家鎮高產示范戶,孫漢服村的孫豐忠以小麥—玉米綜合畝產1635.7公斤奪得德州市糧王。今年,中農舜天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的農鋅安增值復合肥在淮安洪澤縣‘南粳46’水稻上創造出每畝805公斤的超高產紀錄,較當地高產水平增產23.8%。海藻酸包膜復合肥等海藻系列增值肥料在山東和河南小麥、玉米,江西水稻,山東大蒜和生姜上開展試驗研究,與常規肥料相比,作物增產10%以上。各地傳回來的喜訊,讓我們堅定了大面積推廣增值肥的信心。”聯盟副秘書長、秦皇島五弦維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田耀雄這樣告訴記者。
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王道龍指出,3年來增值肥料技術從無到有,產業逐步壯大,發展迅速,產品開始集中投放市場,產業格局已初現雛形。增值肥料及其技術為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工信部、農業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及化肥相關其他行業的密切關注。聯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現在來看,增值肥料迎來了絕好的發展環境。
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表示,實現化肥“零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肥料品種的創新,增值肥料符合農業部科學施肥、經濟施肥的理念。多年來,過量施肥導致了土壤的各種問題,農業部開展的耕地質量提升項目也需要既含有養分又能夠提升土壤有機質的腐殖酸類增值肥來實現。因此,肥料增值化改性前景廣闊。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修學峰對鋅腐酸增值二銨在干旱、缺水地區表現出的高肥效和抗旱性表示肯定。她認為,鋅腐酸二銨對農業增產的潛力非常大,期望聯盟在響應國家化肥“零增長”行動中作出更大貢獻。
劉淑蘭表示,經過3年的市場檢驗,增值技術無疑已成為傳統大化肥增值的好技術,加入聯盟的企業都是行業的大型企業,對助推這項技術穩步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她表示,基于此,氮肥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行業目標是要發展1000萬噸增值尿素,靠增值技術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依靠增值技術實現成功轉型的典范企業,河南駿化化肥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國表示,該公司的鋅腐酸復合肥2014年投入市場,一年多來銷售區域逐步擴大,已輻射到河南、山東、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產品所到之處,農作物增產效果顯著,獲得用戶的一致稱贊。此外,安陽化工、心連心、六國化工等企業的增值肥在作物增產上的效果也較為明顯,符合發展大趨勢。
增值肥產業化可圈可點
據趙秉強介紹,截至2015年底,有15家聯盟企業在生產增值尿素,累計產能400萬噸,產量50萬噸。僅2015年就有7家企業加入聯盟生產鋅腐酸尿素和海藻酸尿素產品,新增產能超過200萬噸。2015年,鋅腐酸二銨累計產能達到60萬噸,產量已達10萬噸。增值復合肥方面,河南駿化化肥有限公司利用高塔工藝、氨酸工藝和轉鼓工藝成功生產鋅腐酸復合肥10萬噸;中農舜天生態肥業有限公司生產2萬噸“農鋅安”系列增值復合肥產品;江西開門子肥業有限公司以生產海藻酸復合肥、海藻酸包膜復合肥為主,形成60萬噸產能;山東恩寶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海藻酸包膜尿素、海藻酸復合肥、海藻酸包膜復合肥系列產品超過10萬噸。
近兩年來,以聯盟為核心的增值肥市場推廣風生水起,效果也可圈可點。2014~2015年,聯盟與農業部聯合在17個省使用鋅腐酸尿素、鋅腐酸磷銨增值肥料新產品,開展小麥高產創建工作;與德州市農業局聯合在德州12個縣市開展小麥畝產800公斤和玉米畝產1000公斤的高產創建工作。2015年5月30日,增值化肥示范推廣現場觀摩會在山東德州召開,德州市德農種業100畝整建制小麥綠色高產創建田,畝產突破765.5公斤。
據趙秉強介紹,近兩年,中國農科院德州實驗站禹城基地利用鋅腐酸復合肥、鋅腐酸二銨、鋅腐酸尿素開展冬小麥-夏玉米一體化綠色超高產創建,冬小麥畝產達到789.1公斤,夏玉米畝產達到1004.1公斤,全年累計畝產量突破1793公斤,創魯西北糧食高產新紀錄,為黃淮海地區大面積創建畝產噸半糧綠色超高產田提供了樣板。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潘愛華表示,大力發展增值化肥既是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方向,也是實現化肥“零增長”的有效手段,工信部制定的《化肥轉型發展指導意見》也將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作為指導思想之一。因此,大力發展新型肥料的舉措將更加有利于增值化肥產業的發展。
產業標準完善取得進展
產品規范、有序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標準。隨著化肥增值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聯盟工作的穩步推進,增值肥料產品標準近兩年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2014年,聯盟向國家相關部委申報的《含海藻酸尿素》(2014-0035T-HG)、《含腐植酸尿素》(2014-1144T-HG)、《海藻酸類肥料》(2014-1145T-HG)、《腐植酸復合肥料》(2014-1147T-HG)4項化工行業標準2015年均獲工信部立項,且都成為重點項目。
2015年12月10日,這4項標準經全國肥料與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投票通過,2016年發布實施。
更讓聯盟成員欣喜的兩件大事是:聯盟技術團隊申報的雙控復合型緩釋肥料及其制備方法(ZL 200510051250.9)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獲得“十三五”重點專項首批立項。聯盟單位還申報了“新型復混肥料及水溶肥料研制”項目,開展新型增效復混肥料研制與產業化研究,利用生物技術開發新型肥料增效載體、增值復混肥料、增值大顆粒尿素及增值磷銨系列產品。
聯盟標準起草小組負責人袁亮博士表示,2015年聯盟向標委會申報了《含海藻酸磷銨》、《含腐植酸磷銨》的化工行業標準制定計劃;2016年爭取《含腐植酸磷銨》、《含海藻酸磷銨》行業標準申請立項,開展相關指標、測試方法研究,并制定增值磷銨產品標準,2018年發布實施。同時,聯盟技術支撐團隊將協助相關增值磷銨生產企業備案企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