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江蘇省財政在全國較早設立農民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并從2006年設立之初的2000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2.2億元,累計投入近12億元。2002年起省財政設立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當年安排5000萬元,2014年安排2.4億元。支持家庭農場發展,2014年省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對省級示范家庭農場進行獎補。
二是鼓勵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支農項目。江蘇省財政大力推動將以往由地方政府和各類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承擔的農業項目建設和社會化服務職能,交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來承擔。目前,省高效設施農業、秸稈機械化還田、糧食高產創建、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專項資金全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開放,通過項目實施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做大做強,完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并帶動農民社員和家庭農場成員增加農業生產性收入。2014年,省財政支持的高效農業、秸稈還田、糧食高產創建、病蟲害統防統治項目中80%以上都是由新型經營主體承擔項目建設或開展農業生產服務。江蘇省做法得到了財政部高度肯定,2013、2014年中央財政“合作社扶持政策創新”、“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創新”均選擇在江蘇試點。
三是搭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2013-2014年,江蘇省財政每年爭取中央資金1億元,重點用于推動農民合作組織平臺建設。按照“搭建平臺、支持主體、發展產業”的理念,以區域農業產業規劃為基礎,整合包括財政資金在內的資源,依托合作聯社、行業協會或龍頭合作社,為合作社提供產業發展公共平臺,著力解決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著力提升合作社群體的整體競爭力。
四是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改革試點。2013年以來,江蘇省財政牽頭省農委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省內金融機構,開發了惠農貸、共同基金、金農貸和富農貸等四個金融產品,同時與省內擔保機構合作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擔?;穑∝斦鲑Y1.1億元,分擔5%風險,銀行放大20倍,給予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2億元授信額度。這些改革試點變政府選擇為市場選擇,幫助農業發展解決了融資難瓶頸,同時推動財政無償性資金的軟約束為金融支持的硬約束。
信息來源:農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