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價格低開低走,銷售進度慢于往年同期
2015年東北產區大豆面積繼續萎縮,除遼寧省外,其他省區大豆產量同比下降。
2015年大豆新豆開秤價格2.05元/斤,遠低于2014年的2.25元/斤,而且價格維持幾天后一路下滑。12月份由于山東蛋白廠采購東北蛋白豆,市場價格小幅上漲。目前蛋白豆價格1.86元/斤左右,食品豆價格略高,在1.9元/斤。黑龍江省嫩江縣中儲糧輪換大豆,10月份收購價格1.98元/斤,較2014年下降17.5%,12月份降至1.88元/斤。據中儲糧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東北產區大豆銷售進度19.8%,低于2014年26%的進度。據主產區分析師反映,截至12月中旬,吉林省農戶大豆銷售進度不足1/3,而往年同期基本售罄。內蒙古大豆銷售量接近一半,高于2014年40%的進度。黑龍江省少部分地區(如嫩江縣)由于中儲糧大豆輪庫,銷售進度快于2014年同期,但總體進度仍比2014年要慢。
大豆收益繼續下降,規模經營主體受挑戰
黑龍江省嫩江縣霍龍鄉鴻翔達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兆華算了一筆賬:2014年,大豆種植成本每畝680元,收入600元,畝虧損80元。2015年盡管柴油、化肥價格下降,每畝成本減少到636元,但大豆售價為1.75元/斤,比2014年低0.7元/斤,再加上單產下降,每畝大豆收入513元,不考慮補貼的話,畝虧損123元。他表示,雖然2015年玉米臨儲價格下調,整個嫩江縣玉米畝效益仍比大豆高300元,他在考慮2016年是否還種大豆。
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不積極,局部地區存在“賣豆難”
由于下游產品需求疲軟,加工企業擔心后期價格下降,基本按月隨用隨購。截至2015年12月份,黑龍江九三集團總共收購大豆2~3萬噸,遠低于2014年同期;嫩江縣誠義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大豆3000噸,而2014年收購8000噸;內蒙古海倫市冬雪生物科技公司收購大豆5萬噸,較往年減少2萬噸。2015年,山東蛋白廠一改往年采購習慣,轉向關內采購大豆,東北大豆采購數量僅為13~14萬噸,較往年減少18~19萬噸。四川等食用豆消費大省也轉向采購關內大豆。據黑龍江省貿易商判斷,截至2015年12月黑龍江食品豆出省量預計30萬噸左右,比往年下降很多。
實行目標價格改革后,國家不再參與臨儲收購,大豆收購完全市場化。加工企業入市收購不積極,農民“賣豆難”,一些地方雖然有大豆國儲輪換,但收購庫點不均衡,且收購量有限,農民也存在“賣豆難”。黑龍江省嫩江縣國儲輪換大豆,收購價是當地最高價格,周邊縣(市)農民均往庫點賣,經常出現排長隊現象。據該縣鴻翔達合作社社長李兆華介紹,賣糧排隊一般需要4~5天,押車費一天500元,增加了賣糧成本。嫩江縣海江鎮五星村種糧大戶張斌反映,該縣國儲庫輪換大豆即將停收,未來農民“更難賣”。
后期國產大豆價格將穩中偏弱
由于2015年12月東北大豆有小幅反彈,農民惜售心理較為嚴重,同時蛋白加工企業前期收購量大,大多保有一個多月的庫存,預計2016年1~2月,大豆價格將逐步穩定。
隨著氣溫回暖,大豆不易保存,同時春耕臨近,可能會出現農戶集中售糧的情況,3~5月,局部地區大豆價格可能繼續下跌。雖然2015年大豆產量下降,后期市場大豆賣貨壓力較小,但國家臨儲大豆估計仍有500多萬噸,2016年6月份啟動臨儲拍賣的可能性較大,后期價格仍不容樂觀。
非轉基因大豆需求略有缺口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會商分析師中投天琪期貨研究所楊久尊
從消費端來看,國產大豆的消費主要分為商品豆、蛋白豆、油豆、種用大豆四個部分。
由于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價差超過1000元/噸,下游產品價格難以銜接,油用大豆的消耗驟降,食用豆的比例增加。考慮到本年度原料價格下滑,全國非轉基因大豆的壓榨量將有所增加,但總量不大,預計年消費80萬噸左右。
蛋白含量能夠達到40%以上的大豆將被優先消化于蛋白市場,需求主體是山東等地蛋白加工廠,每月的需求量在十幾萬噸,占到黑龍江省每月大豆食用消耗的一大半,并且下游需求旺盛、企業庫存低、需求增長穩定。本年度蛋白豆需求量估計在150萬噸,較上一年度增長10萬噸。蛋白廠產品出口量大,轉基因檢驗相對嚴格,需要在收糧等環節進行試紙檢驗,因此進口大豆摻混難度較大,對非轉基因大豆的需求呈現剛性。
商品豆的標準較高,主要用于豆腐、豆漿等食用消費,總量歷來比較穩定,估計在1000萬噸左右。但是由于國產大豆與進口豆價差過大,南方港口商品豆的替代現象比較普遍,并且輻射到內陸銷區,影響了國產商品大豆的消費,替代總量預計在300萬噸左右且不斷擴大,這是國產大豆雖然存在供給缺口但仍然無法走出獨立行情的主要因素。
按照市場預估,本年度大豆產量近1000萬噸,同比下滑200萬噸,各消費項略增,2015/2016年度非轉基因大豆略有缺口。從黑龍江省的情況看,輪儲收購在上市初開始搶收,目標80萬噸,2015年12月底前完成至少40萬噸;蛋白廠轉向北方采購,目前采購量8萬噸,廠內尚有一個半月庫存,短期采購節奏不會特別緊湊;壓榨企業已采購量很小。
總的來看,對比300多萬噸的產量,農民手中余量還是占不小的比例,短期不會出現緊俏,價格仍將隨行就市。受到進口大豆的方向性指引,后市價格判斷方面,主要觀察春播前后的拋壓能否出現,以及國家臨時儲備輪庫、拍賣等政策節點對市場階段性的影響。
蛋白加工廠采購國產豆數量明顯增加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會商分析師卓創資訊有限公司張瑾節
2015年以來,國內大豆價格持續走低,至8月中旬湖南、湖北新豆上市,價格更是大幅下跌,南方豆價跌至6年來新低。雖然大豆市場疲靡不振,但大豆蛋白加工企業表現出較高的采購積極性,采購國產豆數量明顯高于上年同期。
根據卓創調研,2015年全國大豆蛋白設計產能60~70萬噸,其中90%產能集中于山東,全國總產能較2002年增加1300%,大豆蛋白市場大大擴張。
由于2015年湖北大面積棉花改種黃豆,種植面積為歷年最高,黃豆價格由8月中旬開市的2.80元/斤,下跌至最低點的2.08元/斤,跌幅達25.44%。河南、安徽豆上市后價格仍維持低位。批發市場采購較少,蛋白加工廠入市大量采購。根據卓創調研,部分廠家在夏季湖北豆上市后就踴躍開始采購,至9月底河南、安徽豆上市后,所有蛋白廠都開始進行采購,廠家認為大豆價格已經觸底,開始大量的、不簽單采購。這導致“十一”期間禹王、山松、高唐等許多廠家門口排隊卸貨的車輛達到100多輛。
較多的大豆到廠導致許多廠家開機率大大提升,同時大豆、豆粕庫存多已滿庫,較往年庫存水準提高三分之二。根據監測,山東蛋白廠采購河南、安徽蛋白豆的到廠價在1.92~2.15元/斤,價格呈現震蕩走高趨勢,隨著南方產區出貨壓力減小價格上漲過高,2015年11月初開始,蛋白廠的收購重心從南方轉移至北方,開始采購黑龍江黃豆,到廠價在1.98~2.05元/斤不等。
主產區如何調整
內蒙古
用地養地結合建綠色非轉基因大豆基地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省級分析師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包立華
內蒙古大豆主產區是我國發展綠色、有機大豆種植的優勢區域。按照“轉方式,調結構”要求,內蒙古確定大豆產業發展理念為:在主推品種上,穩定高油大豆面積,逐步向高蛋白大豆等專用品種轉變;在生產上,由普通大豆種植向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大豆生產轉變;在種植模式上,由傳統種植技術向綠色可持續增產增效配套技術模式轉變;在銷售方式上,由傳統的銷售模式向現代營銷方式轉變,搭建電商平臺,由原糧銷售向產品供應轉變。
在發展措施上注重: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輪作結構,實行玉米—大豆輪(間)作、玉米—雜豆輪(間)作或小麥—大豆—馬鈴薯輪作等生態友好型耕作制度。逐步恢復大豆面積提升產量品質,結合開展“糧豆輪作”,適當恢復大豆種植面積。穩定油用大豆、增加食用大豆面積,根據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和大豆市場供求現狀,主產區在穩定油用大豆面積的同時,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種植面積。加快推進技術集成與創新,加大高產創建的實施力度,著力推進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成立大豆產業聯盟,實現資源、信息等共享,增強國內大豆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
遼寧
多種符合市場需求和深加工需要的品種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省級分析師遼寧省農委信息中心 王彪遼寧12316金農熱線胡瑩瑩
近年來,受種植效益比下降影響,遼寧省大豆生產面積總體上呈現遞減趨勢。全省大豆種植以小規模農戶為主,主要用于食用消費,市場價格相對穩定,省內自產大豆外銷流通比重較小。
保證大豆生產,建議:一是完善政策保險及基礎設施建設。遼寧的大豆生產抗自然災害和不良氣候的能力較弱,農戶期盼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政策,做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應加大農業保險的范圍和力度,確保旱澇保收。二是加大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提高科技貢獻能力。幫助農民引進適合本地區自然條件的高產、穩產、抗病蟲害的優良大豆品種,改變大多數農戶自留豆種使用的不良習慣,多種植符合市場需求和深加工需要的高附加值品種。三是繼續落實好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讓種植戶真正得到實惠,提高種植積極性。
吉林
加強科技創新轉化挖掘增產潛力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省級分析師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舒坤良楊雙
近年來,吉林省大豆面積不斷萎縮,已從2005年的757.5萬畝持續下滑至2015年的252萬畝。除價格因素外,單產水平徘徊不前是導致大豆產業快速萎縮的關鍵因素之一。亟需加強科技成果創新轉化,不斷挖掘大豆增產潛力。
加強高產大豆品種的研發創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種植的“雜交豆1號”單產曾達到10671斤/公頃。按照大豆目標價格計算,其每畝純收入將遠遠高于玉米。但是,由于該品種制種成本過高,嚴重限制了其推廣使用。建議國家加大專項科技投入,快速攻克技術難題。
加強高產品種配套的密植技術研究。可把大豆種植密度增加到25萬株/公頃以上,亟需開展以下研究:第一,選育出耐密新品種。第二,研制適于密植的播種機具,推廣窄行密植和大垅雙行密植。第三,研究適用于大豆密植的除草技術。
加強農技推廣能力建設,推動新品種、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從目前全省大豆主推品種如“吉育86”等的選育報告來看,其單產都在6000~8000斤/公頃,遠高于吉林省當前大豆實際單產水平。亟需提高農技推廣能力建設,強化對豆農的培訓力度,加快優良大豆品種及其配套密植技術的轉化推廣。
黑龍江
全產業鏈調整促進大豆就地深加工
大豆全產業鏈信息預警省級分析師黑龍江省農業信息中心杜宇
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國首位,近年來由于種植大豆的比較效益較低,大豆產業日漸式微。建議從鼓勵大豆種植、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促進大豆就地加工等方面著手振興大豆產業。
提高補貼鼓勵大豆種植。2014年大豆目標價格為2.4元/斤,黑龍江省大豆目標價格補貼執行標準為60.5元/畝,2015年大豆目標價格仍然為2.4元/斤,農民反映補貼偏少,租地種植大豆不劃算。建議適當提高大豆目標價格補貼,進一步縮小大豆與水稻、玉米的比較效益差距,促進大豆種植面積恢復。
因地制宜推廣糧豆科學輪作。如果通過價格調控和種植補貼等方式使大豆、小麥單位收益比接近2∶1,大豆、玉米單位收益比接近3∶1,大豆、小麥種植面積有望恢復性增長。屆時,在黑龍江省北部引導建立玉米—大豆—小麥和大豆—小麥—馬鈴薯等輪作體系,在黑龍江南部引導建立玉米—玉米—大豆輪作體系。
促進大豆加工業發展。黑龍江省大豆加工業相對薄弱,需要從種植到倉儲物流、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的全產業鏈進行調整,建議加大主產區大豆加工業扶持力度,引導農企合作,開發市場需求,創新大豆產品,樹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品品牌,促進大豆就地深加工,全面提升國產大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