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圖縣隨著設施農業步伐的加快,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改變了在家“貓冬”的習慣,走進蔬菜大棚,加入到設施農業的生產行列,變冬閑為冬忙。
來到十八家子鎮富有村呂向民的大棚內,他和妻子正忙著將采收的油菜修剪成“凈菜”,準備賣給當天下午上門的蔬菜收購經銷商。這批小菜賣完后,呂向民的口袋里又多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
呂向民告訴記者;“從前他家種植的是傳統農作物,從春忙到秋,一到冬天他們一家老小就圍著炕頭坐,沒事不說日子過得也挺緊巴,后來在政府的鼓勵下他搞起了設施農業,一年四季都能進行棚菜生產,2015年,他就這一個大棚算下來凈勝2萬多不成為題。雖說累點但回報也非常豐厚,日子過好了,生活也有了盼頭”。
像呂向民一樣,在昌圖縣有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設施農業生產,走上了四季增收的致富路。近年來,昌圖縣通過整合資金,逐步加大了對棚菜種植戶的扶持力度,針對建棚小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重點補貼,極大地增強了棚戶們設施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昌圖縣還通過打造蔬菜保護基地、組建蔬菜種植合作社、健全蔬菜生產服務體系、提高蔬菜生產技術含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使設施農業發展步伐逐年加快,目前,全縣超過300棚的蔬菜小區已達42個,截止到去年年末,全縣設施蔬菜總面積達到了13萬畝,總產量56萬噸,暖棚棚均年收入達到20000元以上,設施農業讓農民冬閑變成了冬忙,過上了四季數錢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