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新年,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劉家河村眾蜂農之間,流傳著村養蜂合作社里的一個“大新聞”:在“80后”社長王金花的帶領下,經過3個多月籌建,合作社的蜜蜂博物館開門迎客了。“前來參觀的游客既能體驗如何生產蜂蜜,又能休閑觀光旅游,學習養蜂文化。”出自養蜂世家的農家女王金花說,去年9月,2020世界休閑大會花落平谷,借助這個新機遇,她正在籌建的養蜂生產車間中,辟出500平方米的地兒,建蜜蜂博物館,為休閑大會提前預熱。
昨天,記者來到劉家河村山腳下,看見一個巨大的黃色蜜蜂雕塑。兩層樓的生產廠房內,10多名技術工人正加工剛從社員手中收購上來的成品濃蜜。拾級而上,養蜂車間二層別有洞天——蜜蜂博物館。展室內,設有養蜂歷史知識展板,如蜂群在采蜜過程中,誰是蜂王,誰負責“警衛”,誰負責尋找水源、蜜源,一目了然。“這個老木桶是過去沒有蜂箱時蜂農使用的傳統養蜂工具,在我家已經傳了三代人。”王金花介紹說,博物館內展示的養蜂老物件,基本上都是從社員家里收集的,反映的是山區蜂農養蜂的艱辛歷程。
養蜂合作社騰出生產加工車間,建蜜蜂博物館,王金花不是頭腦一熱。早在2012年,合作社剛創辦時,王金花就有了建一座集科普、休閑為一體的蜜蜂博物館的想法。“當時我就開始查一些養蜂方面的知識和養蜂歷史等。”她說。
2015年,合作社投資300萬元準備擴大養蜂加工生產規模,新建了生產加工車間。9月,就在加工車間建設過程中,王金花得知2020世界休閑大會花落平谷的消息。“主會場設在金海湖鎮,離合作社只有5公里路程,對我們發展休閑產業是大好機遇。”她說,“咱不能只有養蜂的地方,得讓游客來了能夠在參觀、休閑的過程中,了解蜜蜂的無私精神。”她騰出車間的部分空間,收集社員家中的老物件,搜集養蜂知識,幾年前的想法也得以實現。
“2016年,平谷將舉辦北京休閑季,咱這個博物館,加上特色蜂場,到時候肯定能夠吸引很多游客來參觀。”王金花說,除蜜蜂博物館,她想在休閑季舉辦前,請烹飪高手研制“蜂宴”,再加入“蜂療”項目,讓游客親自搖蜜、品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