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合川區農業總產值預計實現90.68億元,比2010年增長67.71%。2013年,合川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率先突破萬元大關;2015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13327元,比2010年增長92.34%。合川區糧食總產量、生豬出欄量、水產品產量連年全市第一,先后被國務院、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農業(生豬)標準化示范縣。而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原因在于重構發展新脈絡,重塑農業“新主角”。
十二五期間,合川區農業發展堅持把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采取適度規模經營方式,結合重慶對合川的新定位,擴基地、壯龍頭、拓市場、創品牌、建體系,特色效益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而在合川區農業發展進程中,“一區多園”、“農旅結合”成為合川區農業現代化的熱點詞匯。
一區多園,全面調結構
合川區在農業發展方面,始終堅持農業基礎性地位不動搖,大力發展糧油、畜禽、水產、蔬菜、水果等主導產業。目前,合川區已基本建成優質糧油基地60萬畝,千畝水產養殖基地5個,千畝蔬菜標準示范園8個,百畝以上標準化水果示范園52個,培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2363個。
為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合川區在加強基礎性農業生產的同時,更注重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一區多園”順勢成為合川區農業發展進程中的閃耀新星。
12月22日,筆者從區農委了解到,自2012年以來,區內各鎮街便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年均發展規模都在1000畝以上。2013年,10萬畝現代農業園區云門核心園區開工建設,引進農業企業44家;古樓枇杷現代農業園、太和現代農業園、龍市糧油現代農業園獲批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加之,友軍生態園、草街龍潭、大石嘉隆西海、三廟瑞高農業等27個接待能力在100人以上的特色生態農業園相繼建成。合川區已基本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架構。
在農產品培育開發方面,合川區積極培育新型農產品,努力推進品牌建設。“十二五期間,合川區培育了仿野生甲魚、南美白對蝦、藍莓、秋葵、油橄欖等多種新型特色農產品。但我們在關注產品數量增加的同時,更注重產品的質量,希望產品能以質量取勝。”據區農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到,在農業產品安全上,區農委織出一張安全網,層層把好質量關,青草壩蘿卜、太和胡蘿卜、合川湖皺絲瓜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三廟鳳山米、合川黑豬、合川白山羊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石丫”牌系列雞蛋分別獲得重慶市優質農產品、國家馳名產品稱號,小沔鎮“恒韻”甲魚獲中國仿野生有機甲魚第一品牌。而獲得 “三品一標”認證的就有185個。下一步,合川區還將創建地市級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進一步把緊農產品安全關。
技術主導,拓寬發展路
說起官渡鎮,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遠近聞名的桃花節。該鎮連片種植桃樹,形成規模后成功發展“賞花經濟”,不僅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蔬果禽蛋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梭子村村民張清召便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目前,他經營著一個200畝的油桃園,總資產達到500萬,吸納同村30多位村民就業。12月22日上午,他正在油桃種植園里清剪樹枝,為來年的桃花節做準備。“我是從云南引進的桃樹品種,剛開始種植時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后來,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桃樹變得既好看,結的果也多。”張清召告訴筆者,區農委的技術人員為他提出了很多建議,才讓桃樹既利于觀賞,又保證了掛果率。而合川區還有很多村民和張清召一樣,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多元化發展農業,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眾所周知,在促進農業轉型、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我們主要通過提供專業知識培訓和技術指導來推廣各類現代農業技術。”區農委主要負責人告訴筆者,區農委每年都要舉辦專業培訓,組織科技人員做好科技下鄉服務,對設施農業(主要為大棚蔬果)進行技術指導,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等,旨在強化科技支撐,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
此外,為有序推進農村改革,合川區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公司+基地+農戶”、“龍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運作模式,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協會搞服務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自2010年以來,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15家,全區農業企業累計達313家;農民合作社236個,累計達431個,其中股份合作社97個;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2820家。積極開展各類農業保險,完成水稻、玉米、油菜保險試點累計達52.9萬畝,推行蠶桑保險1.45萬張,完成水產保險試點1543畝。2015年全面啟動了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
農旅結合,延伸產業鏈
近年來,合川區采取“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式,延伸了農業產業鏈。一方面,把握春賞花、夏采果等季節旅游的時令性,成功推出官渡桃花節、雙鳳李花節、古樓枇杷采果節等一大批節氣旅游品牌項目,形成集旅游住宿、采摘體驗、農產品銷售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鄉村旅游新格局。另一方面,借助地理優勢,完善旅游配套設施,依托雙龍湖、淶灘古鎮、白鶴湖等旅游景點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了嘉隆西海、友軍生態園等生態農業體驗觀光園。其中,合川區精心打造的現代農業園區云門核心區,引進培育了云里花海、水云間、炫采、成晉、千睿食品等22家規模化農業企業,可謂是以點帶面,促進全區現代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合川區優化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對精品果蔬、優質花卉苗木、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突出差異化發展,讓農業和旅游進行有機結合。目前,現代農業園區云門核心區就已建成綠色蔬菜大棚1400畝、果樹基地1200畝、水產繁育基地1000畝、草莓基地600畝、葡萄采摘基地350畝、蓮藕種植基地260畝、肉牛養殖基地300畝,推進600畝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拓展了現代農業功能,實現農業、旅游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位于南津街街道銅梁洞后山的友緣山莊就是農旅結合的最佳典范。經過10年的積淀,友緣山莊憑借卓越的品質先后被全國旅游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認定為“三星級酒店”、“銀葉級綠色旅游飯店”;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聯合評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