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部通報了2015年第二批農藥監督抽查結果,此次共抽查、檢測農藥樣品1447個,其中,合格樣品1191個,合格率為82.3%。不合格樣品256個,其中,檢出假農藥(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或檢出其他農藥成分)137個,占檢測樣品總數的9.5%,占不合格樣品的53.5%。
抽查結果呈現四個特點
單劑產品質量高于混劑產品。檢測的1447個樣品中,單制劑1076個,占檢測總數的74.4%,質量合格的909個,合格率84.5%;混劑371個,占檢測總數的25.6%,質量合格的282個,合格率76.0%。
殺菌劑產品質量好于除草劑和殺蟲劑。檢測的1447個樣品中,殺蟲劑771個,占檢測總數的53.3%,質量合格率79.4%;殺菌劑258個,占檢測總數的17.8%,質量合格率89.9%;除草劑403個,占檢測總數的27.9%,質量合格率82.6%;其他15個,合格14個,合格率93.3%。
大豆和小麥用藥產品質量高于其他作物用藥。從農藥登記使用的作物來看,大豆、小麥、水稻、果樹、蔬菜、玉米、棉花、茶樹的用藥合格率分別是100%、89.3%、86.7%、82.7%、81.6%、77.6%、75.0%和74.2%。
生物農藥產品質量合格率偏低。抽檢的1447個農藥樣品中,有生物農藥產品16個,質量合格率為31.3%,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非法添加了滅多威、氯蟲苯甲酰胺、百菌清等農藥,或者未檢出標注農藥成分。另外,抽檢樣品中有3個煙劑產品,質量合格率也偏低,為33.3%。
有效成分不足產品居多
從監督抽查情況看,質量不合格產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標簽標明的有效成分未檢出。標簽標明的有效成分(或其中一種有效成分)未檢出的產品有80個,占質量不合格產品的31.3%,屬于假農藥。擅自添加其他農藥成分。抽查的產品中擅自添加其他農藥成分的86個,占質量不合格產品的33.6%,屬于假農藥。其中,擅自添加高毒農藥的25個,占29.1%;擅自添加菊酯類農藥的28個,占32.6%;檢出對硫磷、克百威、滅多威、殺撲磷、甲拌磷、氧樂果等禁限用農藥成分的23個,占26.7%。
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產品中含有標明的有效成分,但達不到標準要求的150個,占質量不合格產品的58.6%,屬于劣質農藥。
部分抽查產品的生產企業難以確定。檢測的1447個產品,經對標稱生產企業確認,其中229個產品的標稱生產企業確認不屬于其產品。這229個產品中,質量不合格的137個,不合格率為59.8%,占此次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樣品總數的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