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南通如東縣白蝦養殖戶姚老板的微信群中,忽然被一張圖片刷屏。圖片信息大致如下:“時間11月23日,如東縣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出具報告,報告顯示南通海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海龍牌8211蝦料蛋白含量為38.9%,送檢人:劉秋梅,質檢單位的公章清晰可見。”
面對這樣一份字跡略顯潦草的報告圖片,姚老板覺得蹊蹺,因為海大蝦料自己常年使用,但是蛋白含量絕非報告顯示的38.9%而是42%,如果這張照片的檢測結果屬實,那么南通海大的產品質量就有問題了。
但姚老板認為海大飼料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應該不存在質量問題,因此姚老板立即將此消息轉發給南通海大業務人員。業務人員第一時間向公司做了匯報,經過與質監所的人員溝通,質監所工作人員也不確定此樣品一定是海大產。因為這是送樣人單獨送樣的,并未與廠家或質監所一起采集樣品,所以,質監所隨后出具了申明,申明此樣品的真偽由送樣人自行負責。
“不存在”的送檢人
針對這個情況,南通海大開始聯系送樣人。根據劉秋梅當時提供的聯系方式,經公安機關查證,劉秋梅查無此人。送樣人的手機號碼,屬于某飼料企業高管,歸屬地江蘇揚州,且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而對于送檢樣品,經與質檢所檢測人員、公司品控部、配方技術工程師現場校驗后,確認所送樣品并非海大產品,而且送樣人所提供的樣品粒徑為1.2,而南通海大根本未生產這個粒徑的產品。
事件還原
正常情況下,消費者對于使用的產品存在疑問,首先同生產商取得聯系,生產商與消費者一起采集樣品,同時封存、保管,拿到具有國家認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認證。然而此次事件呢?
據南通公司品控部透露,此次事件是在南通海大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由劉秋梅單方送檢,在如東縣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填寫資料,遞交樣品之后即得到了報告結果。如東縣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后來出具了不能保證檢測的樣品就是海大產品的申明,說明送樣過程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同時送檢的還有另一家知名品牌的產品,同樣是不確定的樣品,但檢測結果也遠低于其標簽值;巧合的是檢測結果也被大量在微信群里轉發,結合這二件事情,南通海大初步斷定這是人為設計,故意用低檔產品檢測,目的是要得到與高檔標簽不符合的檢測結果,這樣就可以攻擊這二個公司了。
南通海大相關負責人認為:養殖戶的微信群里這二家公司的檢測結果照片被大量轉發,對這二家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這個結果就是送樣人想要的結果;送樣人心存惡意,想通過栽贓陷害的方式將這二個廠家的品牌搞壞,這樣的行為實質已經構成了違法。
事態進展
南通海大在得到姚老板的信息之后,馬上與姚老板溝通,將他塘口上的海龍飼料立刻進行了封存并抽樣送檢到如東質監所。南通海大相關負責人表示:結果將很快出來,屆時,南通海大將與姚老板一同發布檢測結果信息,請大家拭目以待。
南通公司的配方工程師表示,我們的配方設計水平一般來說會高于標簽值,同時,公司每一批產品都會進行檢測,合格后方能入庫出售;二年前公司就已經在檢化驗上配置了近紅外檢測儀,并建立了完整的數據庫,檢測結果準確,所以海大的飼料產品不害怕檢測,也歡迎養殖戶朋友們、行業同仁進行監督。
針對這起假樣品案,南通海大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責任的權利。
還市場一片凈土
據了解,隨著如東養蝦大熱,各大飼料廠紛紛想搶灘如東市場。在2010年之后,海大在產品、技術服務、優質苗種、動保產品的良好表現,得到了認可,已成為如東市場占比最大的公司之一。近年來,不少其他飼料巨頭也開始進入如東市場,所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現在如東的晚造蝦養殖基本結束,正值蝦農交納明年飼料預付款的時間,這個時候出現這一事件,絕非巧合。”南通海大負責人呼吁,“我們歡迎良性競爭,但我們拒絕行業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