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山東省諸城市辛興鎮朱廟村青鳥果蔬專業合作社特菜基地,親眼目睹和感受了“微商”引領農耕新時尚的濃郁氛圍。
諸城市青鳥果蔬合作社“當家人”王世亮個頭不高,留著干練帥氣的平頭,膚色微黑,一說話臉上就掛滿憨厚的笑,記者很難把眼前的他與曾是上海科大畢業的IT行業“白領”聯系起來。
在青鳥農莊冷暖式特菜大棚里,一種叫冰草的“非洲來客”格外惹眼。“因為這種蔬菜周身長滿‘小冰晶’,看起來像是掛在菜上的冰霜,因原產于非洲,故名為‘非洲冰草’。它葉厚多汁,因為富含天然植物鹽,清香中含有淡淡的咸味……”王世亮說,現在這個季節大棚里面東西少,只有冰草長得好看點,其他的像球莖茴香、紫色的苤藍、紫紅的生菜、橘紅心的白菜、瑞士葉甜菜等,都是小苗。
從褚橙、柳桃到京東大米,再到三只松鼠、百草味,傳統農業并不乏互聯網創新的精彩案例。走進青鳥果蔬專業合作社,給記者印象最深的并非是“非洲來客”冰草,也非意大利紅芹、墨西哥迷你黃瓜,而是隨處可見的電商“標簽”。
2013年,王世亮就玩起了網上蔬菜營銷。一時間,王世亮在網上賣菜賣“火”了。敲起鍵盤,輕點鼠標,就可以讓“特菜”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田間地頭與大市場的對接。這種網上營銷模式給王世亮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單“非洲冰草”一種蔬菜每年給他創造的利潤就有上百萬元。
“微商”開通之前,特菜不是缺少銷路就是賣價很低。如今,憑借“朋友圈”推介和銷售,去年靠種特菜給合作社帶來近千萬元的盈利。談及網絡銷售帶來的效益,王世亮顯得頗為得意。
王世亮說:“網絡帶來的銷售業績讓我始料未及,特菜不僅暢銷上海、江蘇、浙江、海南、黑龍江等省市,還與多家高檔酒店和代理商及大型超市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了‘特菜基地—電商—消費者’電商模式,從而降低商品銷售價格,減少人員工資和物流成本。”
“俺準備再投入120萬元規劃50畝左右的集休閑觀光、生態采摘、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王世亮說,傳統農業未來比拼的將是“平臺和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眼下,王世亮正在打造一個全新的特菜生鮮電商平臺,配備專業的從業人員,針對不同客戶的體質、需求來提供一對一的“私人定制”健康菜單。
諸城市農業局局長李臣波告訴記者:“‘微商’作為促進本土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的最有效途徑之一,農業部門將持續關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