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市委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充分發揮中關村示范區的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海淀區作為中關村示范區的核心區,將如何結合疏解非首都功能來深化科技創新?27日,海淀區區委書記崔述強表示,海淀區將率先實現疏功能、減人口,為做好“創新”“發展”“服務”等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崔述強介紹,在產業、人口疏解上,海淀區將嚴格有序地控制增量、疏解存量,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在此基礎上,海淀區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今年8月,海淀區制定出臺了《關于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意見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6條落實措施,其中,關于“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措施有13條,目前已有幾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如關停了9家一般制造業企業、36個低端有形市場,通過疏解教育功能轉移了5500名學生,通過推進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經濟業態調整升級,疏解散租人員4400余人。
海淀區商務委主任王澎表示,對于疏解騰退出的空間資源,將主要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適量置換成聚人少的高精尖業態,實現空間資源的集約高效再利用。聚焦民生保障,發揮“互聯網+傳統服務業”優勢,支持眾多應用互聯網技術、面向社區服務的新興便民商業服務模式快速發展;聚焦產業升級;聚焦生態環境建設,將部分騰退出的空間用于城市休閑空間、公共綠地等建設,進一步提升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區在全市各區縣中商品交易市場疏解力度最大,共疏解36個市場,營業面積減少23.3萬平方米,出租攤位減少6649個。在疏解低端有形市場的同時,海淀區為保障百姓生活的便利性做出了多種舉措。據海淀區商務委主任王澎介紹,為推進基礎性便民設施的建設,近兩年來,市、區財政已投入近9000萬元,用于規范建設菜籃子、早餐等便民商業網點。目前,海淀區在關停市場周邊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網點76個,增加蔬菜面積近5000平方米,為居民日常提供保障。
在未來發展上,王澎說:“我們以區政府文件形式印發了《海淀區菜籃子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按照平均每個社區、村都有一個規模售菜點的目標,制定了相應的資金支持標準,爭取在2017年底扶持售菜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網點500個,2018年底扶持總數達到700個。”
王澎還介紹,為了保障海淀區冬季蔬菜零售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海淀區從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29日,組織轄區內各類蔬菜零售網點開展“蔬菜保供應,平價惠民生”的活動。目前,已有229個規范網點參與進來,參照北京市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日平均菜價,每日提供6-10種低于超市平均價的平價蔬菜。海淀區還會結合線上線下等互聯網方式為居民提供生活服務。接下來,將會逐步形成以駐點經營為主,直通車進社區為輔,線上線下結合、網上配送為補充的菜籃子供應體系。王澎說:“為建設一刻鐘生活服務圈,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我們會完善便利店、菜籃子、早餐、回收、家政、美容美發、代收代繳等基礎性社區商業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