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遼寧省大連日報刊登了“果質好價格還低,卻鮮見客戶進山收購,普蘭店星臺鎮初店村150萬公斤蘋果盼買家”的報道。昨日,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德全告訴記者:“這幾天,來村里購果的客戶不斷,150萬公斤蘋果已經賣出去2/3還多,剩下的再有幾天可全部賣完,感謝《大連日報》幫了大忙。”
馬德全說,從11月11日開始,客戶陸續進村,冷清的大山溝熱鬧起來。果園中、家門口、路兩旁隨處可見蘋果交易場景,一輛輛滿載蘋果的箱式大貨車駛出大山溝,掛在果農臉上多日的愁云散去了。上次記者采訪時,年過七旬的侯希貴滿臉愁容,而今家里7萬斤蘋果賣出去6萬斤,還剩1萬斤,也有買家了。侯希貴說,登報第二天就接到客戶的購果電話,真感謝《大連日報》為山里果農辦了一件好事實事。
近年來,初店村多次出現賣果難,以往是因為道路不好,信息閉塞,造成賣果難。但今年油路已經修進了山,信息也靈了,為何還出現賣果難?除了市場原因外,主要還是果農的銷售觀念落后。“初店村蘋果盼買家”的報道刊登后,星臺鎮黨委、政府及時把報道內容轉發至網絡平臺上,結果客商就主動登門了。鎮果樹站站長呂正平說,還有就是果農們坐山等客和抗價。他們不能走出去主動找市場,按市場行情靈活賣果。馬德全說:“初店村蘋果質佳好吃,只憑口頭傳播不行,下一步,村委會要解決果農思想不開放問題,在銷售上以村和屯為單位,成立蘋果銷售專業合作社,提高經營果樹的水平,打造初店村蘋果品牌,讓外界更多了解初店村的蘋果,解決賣果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