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東南王段村百萬噸蘋果滯銷 “怪圈”如何打破

   日期:2015-11-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78    評論:0    
 圖片5

  今年蘋果大豐產,為何既無價又無市?這個問題成了冠縣南王段村近兩百戶果農的心病。隨著春節臨近,果農開始焦躁起來。往年,前來收購蘋果的車輛排成長龍,行情還不錯,今年卻來了個"大變臉",盡管大豐收,但蘋果收購價持續走低,整村上百萬噸蘋果愁銷路。

  訪源頭:

  家家都有上萬庫存,每斤8毛無人收

  11月17日,大眾網記者來到冠縣萬善鄉南王段村。道路兩側的蘋果田尤為壯觀,進入11月份中旬,蘋果基本上采摘完畢,已看不到果農忙碌的身影。

  邵蘭平家中有5畝蘋果樹,今年產了大約3萬斤蘋果。紅彤彤的富士大蘋果堆滿了院落西側儲藏間,邵蘭平在屋中正整理水果包裝箱。

  面對滯銷的蘋果,邵蘭平一籌莫展。自9月份蘋果成熟,邵蘭平只是和丈夫騎著電動三輪到附近集市轉了轉,忙活下來,賣了還不到3000斤。

  邵蘭平不是個例。果農黃占安至今還沒有開張,家中有3萬多斤蘋果庫存。隨后,大眾網記者隨機探訪了另兩家果農,情況大同小異,每家都有超過兩萬斤的庫存。

  在南王段村中,大大小小蘋果種植戶將近兩百戶。部分果農做了預估,整村目前有超過一百萬噸的蘋果庫存積壓。

  和往年相比,今年蘋果行情遭遇"寒冬"。果農邵蘭平說,去年蘋果收購價在近四年屬最高,每斤1.6元,到11月份已去化超過一半庫存。今年恰恰相反,收購價持續被壓低至9毛錢,仍不見客商前來收果。

  在不少果農看來,以8毛錢出手剛好收回成本,價格再次被壓低可能面臨血本無歸。"價格越低也不見得有客戶,利潤空間小了,商販出于油耗、人工等成本考慮,更不會輕易出車。"一位果農這樣說。

  說原因:

  今年恰逢豐產年蘋果市場整體趨于飽和

  大眾網 記者 通過瀏覽"中國蘋果網"了解到這樣一項行情分析。

  最新11月17日山東冠縣蘋果市場行情為,果實已大量下樹,但交易仍不活躍,本地客商少量存貨,未見外地大客戶到來,成交量處于低位。其中,膜袋紅富士80#以上報價為1.05-1.15元,膜袋紅富士75#以上報價為0.95-1.05元。

  此報價和去年1.6-1.7元的收購價相差甚遠。究竟是何原因導致?

  根據冠縣資深蘋果經紀人郝占峰的說法,由于今年氣候條件較理想,冠縣及周邊地區蘋果普遍大豐產,產量至少提高三分之一,整個市場趨于飽和狀態,導致供需失衡。

  差行情同樣反映在中端市場。17日,在位于柳園北路的綠康水果批發市場,來自冠縣蘭沃鄉的蘋果批發商王先生告訴大眾網記者,兩周前,他以1元的收購價引進兩萬斤膜袋紅富士75#以上蘋果,目前仍有1萬多斤庫存。

  "平均每天走量8至10箱,每箱300斤。為盡快銷貨,現在只能以8毛至9毛的價格賠本甩批。擱到去年,每天走量五十箱,都嫌少!"王先生說。

  來自冠縣的批發商劉女士表示,不僅是本地蘋果,東北、煙臺棲霞等外地蘋果行情同樣不理想,大批量進貨就意味著壓貨。

  和蘋果經紀人郝占峰觀點類似,劉女士認為本地蘋果"過大年"是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去年的好行情,致使本地不少冷凍庫大量囤貨,也是壓低今年蘋果價格的重要原因。

  談打算:

  主動走出去缺乏勇氣微商經營“有氣無力”

  "豐產年,行情卻變差了,價格持續低,還沒有銷路。"多數果農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但面對如此巨大的庫存,果農們都作了哪些努力?將作何打算?

  在南王段村,大眾網記者觀察到,多數果農態度不明朗,觀望情緒濃厚,只是單純地到附近集市或主干道進行零售,效果反而不佳。

  另外,銷售渠道過于單一,面對蘋果嚴重滯銷的現狀,他們顯得辦法不多。

  對于主動走出去,將蘋果主動銷往外地市場的態度,多數果農缺乏足夠的勇氣。果農呂立濤認為,果農缺少對外地市場行情的了解,對成本的付出及回收沒有確定的預期。因此,缺乏開拓外地市場的勇氣。

  值得一提的是,呂立濤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利用微商朋友圈的優勢找出一條路子。但在南王段村,能夠積極尋求新路子的果農少之又少。

  具體做法是,將蘋果進行精包裝,通過朋友圈的影響力,以較高于正常批發價的價格通過快遞或物流走出冠縣。但在他本人看來,這條路子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果農負擔,整體仍如"困獸之斗"。

  呂立濤表示,相比于批發走量,精包裝有價格上的優勢,但朋友圈的影響力并非無窮盡。面對成千上萬噸的蘋果,單純利用微商謀出路有不小的難度,僅僅為果農提供減輕經濟負擔的參考。

  探出路:

  建合作社抱團發展延伸蘋果產業鏈

  在與冠縣南王段村部分果農交流過程中,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建合作社,成立蘋果協會,群策群力,果農抱團發展,一起出主意,一起想辦法。事實上,多年前就有人提過這樣的想法。

  "坐等客商來收購蘋果的經營理念經不起考驗,在行情好的時節可行,一旦遇到今年的情況,顯得被動了。"包括果農呂立濤在內的不少果農一致認可。

  冠縣另一位資深蘋果經紀人也認為,建合作社不失為好出路,有錢大家賺,有困難共謀出路,勞動果實集體分享。這樣,可很大程度改善果農"各自為戰"的經營思路,同時,還可大大提升果農抵御風險的能力。

  這位經紀人還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延伸冠縣蘋果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和冠縣鴨梨一樣,打造蘋果品牌優勢。

  說到深加工,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紀人建議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開展果醋、果汁、果酒、果醬等相關延伸產業,可采取政府與個人聯合投資的形式。在冠縣,油桃、櫻桃、蘋果等水果普遍種植,一方面,延伸了產業鏈條,降低了果農風險;另一方面,帶動了就業,增加了營收點。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