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是大家喜愛的熱帶水果,伴隨近年來火龍果市場的走俏,火龍果在我國的種植數量在逐漸增加、種植品種也在不斷擴大。據統計顯示,今年我國光海南地區,新增火龍果種植面積在5000-6000畝,預計到明年5月份產果面積可達15000-17000畝。
如此大的產量,必然會沖擊原有的市場。如何讓這些新增加的產量能夠銷售出去?那面對日益火爆的需求市場,農戶又該如何精確定位、按需投放呢?
近幾年國產火龍果市場非常好,經濟效益較高,作為經濟作物,畝產值可達萬元以上,是其他非經濟作物的2 至3 倍。而且火龍果相對比較容易種植,今年年初種植,到年底,就可以有少量產新,第二年,產量就可達到最高產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回本速度較快。不少產地政府也大力扶持火龍果行業。如今不少南方地區的火龍果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
如此多的擴種,明年,火龍果的產量將會更大,市場出貨壓力不容小覷。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拓寬下游市場迫在眉睫。種植戶何芬表示出自己的擔憂。
盡管近年來我國火龍果的栽培面積逐年迅速擴大,但由于市場消費需求增長更快,火龍果市場缺口很大。根據北京、上海、廣州、東北地區市場調查,每天銷售量大約在30 至60 噸。一畝田市場分析師遲恒表示,據調研,口感及酸甜度方面有較大優勢的紅心火龍果,更受消費者歡迎,種植戶的效益也更高。
因種植火龍果具有種植簡單、見效快、收益好的特點,除了廣東、海南等地區,其他較北地區省份如浙江、河南、陜西也都在利用新型種植技術進行種植,遲恒為此表示:大市場環境下,同種水果的暢銷與滯銷并存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建議農戶,嚴把質量關,生產精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