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化肥減量,又要保證農作物豐收,必須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減量增效是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要確保減量增效出效果,就必須要積極探索。目前,國內生產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已開始進行積極實踐。
據了解,2015年,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與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創新服務機制,探索科學施肥新模式,實現化肥減量增效,在多地建立了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其中,在東北地區開展了玉米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根據新型經營主體對一體化綜合服務和農資低成本投入的需求,在黑龍江和吉林省,中化化肥建立了配方施肥服務聯盟,并聯合其他肥料生產銷售企業,協同當地技術推廣部門,共同推進配方肥入戶到田。計劃2015年試點配方肥整建制縣(市)不低于10個。
在西北地區開展了蘋果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根據農戶對設施農業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需求,在陜西洛川縣蘋果種植區,依托種植大戶,聯合地方政府和果樹產業專家,建設科學施肥服務中心,制定果樹整個生育期的施肥套餐。同時,探索與以色列水肥滴灌設施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灌溉設備,在中國本土落地轉化。
在華東地區開展了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根據農戶對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需求,探索水稻農機農藝結合的科學施肥高產栽培模式。在江西南城開展試點,依托種植大戶成立“南城水稻種植大戶聯盟”,從苗床整理、營養土配置、軟盤放置、稻種催芽、播種密度、覆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全面培訓和試驗示范。建設水稻“機插秧+科學施肥”樣板田,推廣水稻農機、農藝、農資結合的科學施肥栽培模式。
在華北地區開展了蘋果和玉米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依托中化化肥在華北區域近4000多家核心門店的網絡布局,逐步在黃淮海區域建設一批集成網絡與信息化技術的終端智能自動配肥站。在山東棲霞推廣蘋果營養診斷平衡施肥,在安徽蕭縣推廣玉米水肥一體化技術,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和終端智能自動配肥站針對差異化作物、差異化客戶和差異化地塊提供差異化配方產品,滿足區域內個性化施肥需求,以提高農戶科學施肥水平。
在華南及西南地區開展了經濟作物化肥減量增效試點。
探索經濟作物增產、經濟、環保的科學施肥模式。在海南省成立“經濟作物新型經營主體種植聯盟”,建設“化肥零增長”示范基地,摸索主要經濟作物最佳施肥時間、施肥量和施肥組合,示范先進施肥技術和生產模式,帶動農戶使用新產品新技術,并進行跨區域推廣示范。
此外,山東農業大學以“關于化肥減半增施有機肥維持最高的玉米產量”為課題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增施有機肥少用一半化肥仍維持高的玉米產量。如果秸稈中的養分通過動物過腹還田,糧食帶走的養分不能有效還田,可通過增施化肥解決。按照糧食與秸稈比例1∶1計算,與現行的化肥施用量相比,僅施加一半的化肥即可保證糧食產量不下降,甚至改造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質,產量還可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