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至,但在山東省臨沂平邑、費縣等山楂主產區,仍有大量山楂掛在枝頭。據了解,由于受市場銷路影響,往年兩三元一斤的山楂僅有1元左右,上萬噸山楂滯銷愁壞了果農。
作為山東山楂主產區,盡管已經種植多年,但價格波動時山楂種植戶仍然受傷不輕,沒有更好選擇。和其他農產品一樣,如何破解山楂價格難題值得人們深思。
價格跌至成本 仍有山楂未賣出
“今年是山楂豐收年,一畝地能比去年多產300多斤,但沒想到賣不動了”,11月5日上午,臨沂市柏林鎮果農林清學指著樹上的山楂說。立冬將至,但在臨沂平邑、費縣、蒙陰等沂蒙山腹地,連綿的群山已經大量熟透的山楂仍掛在枝頭。有些已經采收下來的山楂,也胡亂地堆在路邊等待客商收購。
據果農們介紹,今年的山楂銷路和價格都不好,去年10月底前,鮮果基本已經售完,大約為2.8元一斤。而今年收購商報出的最高價為9月份的1.6元一斤。當時林清學覺得頭批過來的收購商報價太低,可以再等一等,沒想到,這一等讓他后悔不已。
林清學家有近4畝山楂林,總產3萬多斤。到了10月底,山楂收購價降到1.2元一斤,眼看果子熟透變軟,開始掉落,林清學一家人急了,四處打聽銷路。直到11月4日終于找到買主,但價格僅為1.1元一斤,林清學一合計,至少少賣一萬五千元。
同樣是柏林鎮的種植戶,東峪村的王玉平說,今年5月份前后正值山楂坐果期,因為天旱,只好下山買水澆樹,“一車水6立方米就得花100塊錢,只能澆13棵樹”。加上收獲季節采摘工人一天的工資100塊左右,還有農藥、化肥等投入,一斤山楂的種植成本就超過1塊錢”。
20多天前,王玉平聯系多年的一個老客戶曾以每斤1.6元的價格口頭預訂了他家3萬多斤山楂,但遲遲不來拉貨,直到價格落到1.2元,才談妥收貨。
競爭激烈,一箱罐頭利潤就1塊錢東峪村村支書林存江介紹,當地地處山區,適合耐旱喜冷的山楂生長,光澤度、含糖量都高,從30多年前就開始廣泛種植。平邑、費縣、蒙陰等不少主產區也是如此,不過價格經常波動,2012年平邑有村民家的山楂只能賣到四毛五一斤。
“山楂產量有大小年之分,上一年結的果子多,果樹受累,下一年肯定減產。”平邑縣山楂經紀人田成勇認為,今年山楂價格大降主要是因為豐年產量大,“銷量基本不變,去年收購價高是因為產量低”。
此外,許多種植戶和收購商認為,受經濟形勢及居民消費等影響,近年山楂消費市場逐漸萎縮,也是價格下滑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平邑、費縣等地的山楂主要被運輸到北京、福建以及東北地區。來自福州的黃女士從事山楂收購生意已經有25年,她說在南方山楂大多被加工成中藥片、茶片和果脯,去年收上來的山楂今年并不好賣,“藥用山楂片今年只賣到2.5元一斤,很多企業去年進貨的鮮果價格都比這個高”。
吉林收購商劉三強則表示,今年東北過來的同行比往年少一多半。不少人因為在當地市場囤貨,有的賠了30多萬元。
素有“中國水果罐頭第一鎮”之稱的平邑縣地方鎮罐頭廠眾多,也是山楂重要銷售渠道,但記者采訪發現,今年其銷售情況不容樂觀。一家中等規模的罐頭廠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主要生產罐頭和果汁,近幾年一箱山楂罐頭的利潤只有1塊錢左右。
而由于外銷及國內市場低迷,罐頭生產利潤逐漸降低,該鎮罐頭企業已經由前些年高峰時的300多家縮減到現在的80家左右。
借鑒種糧,臨沂擬現金補貼種植戶記者采訪了解到,山楂屬于小眾經濟林種,目前我省種植面積在30萬畝左右。其中有10.4萬畝在臨沂市,年產量約18.3萬噸,產值約5.3億元。
臨沂市林業局經濟林管理站站長黃彥鑫說,山楂作為傳統經濟林,市場消費規模本身就不大,產品附加值低,并不適宜大規模發展。但作為土壤瘠薄的山區,山楂又是為數不多的可選擇經濟林種,在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具備良好的生態效益,因此在山區種植廣泛。
黃彥鑫介紹,今年的果品不光是山楂價格劇降,其他傳統果品如蘋果、桃子、柿子以及板栗等價格普遍走低,這里面有各地種植面積擴大導致產量增加的原因,也有當前經濟環境下行影響市場消費的因素。
據介紹,目前臨沂市政府和林業部門在推廣新品種、開發農林觀光旅游的同時,正在抓緊制定包括山楂在內的傳統經濟林種種植扶持政策,其中也考慮像種糧食一樣,對種植戶直接進行現金補貼,預計今年底就能出臺。
“政府引導、產業調整、提質增效,是破解山楂等經濟林收益不穩的有效途徑。”黃彥鑫認為,當前山楂產品深加工能力薄弱,還停留在粗加工層面,只是簡單地做成山楂片、山楂罐頭、糖葫蘆,附加值并不高,政府部門應當培植大型深加工企業,比如提取山楂里面富含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