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油車港鎮楊溪村村民費立豐的養殖場看到,近40畝的水塘分割成了十幾塊長方形,塘里水深有30厘米,在陽光照射下可以看見塘底,上面蓋了遮陽網,土黃色帶著幾條棕色紋路的螞蟥,頭尖尾圓,在水中像彩帶一樣游動著,這種螞蟥叫寬體金線蛭。
據悉,水蛭俗名螞蟥,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跌打損傷等功效,因此也有人走上了特色養殖螞蟥的新路。
“現在長勢很好,我們和周邊比較一下,螞蟥可能是最大的,平均在10克以上,從幼苗開始養,已經養殖3個月了。”費立豐開心地說。
這片螞蟥養殖場,費立豐和另外兩個合伙人一共投資了160萬元,今年他們是第一年養殖,邊養殖邊摸索。而周邊的螞蟥養殖戶今年都遇到了螞蟥成活率低的問題。養殖戶孫海奇無奈地搖搖頭,“因為管理技術跟不上,40天死光了,20天不到都清塘了,一條都沒有了,血本無歸。”
而費立豐這個養殖場螞蟥成活率很高,按照現在估算,每畝塘里起碼已有5萬條螞蟥。“養殖早期的時候都是用大棚養殖的,一個多月都是用大棚。塑料紙蓋起來的溫度控制得很好。溫度控制在27攝氏度左右,存活率是蠻高的,前期幼苗的時候達到80%以上。”費立豐說。
據費立豐介紹,螞蟥吃的是螺螄,他們這樣的養殖規模,4天就要吃掉10噸的螺螄。喂食、巡塘都是每天要做的。而螞蟥易得腸道疾病,對水質的要求也很高。因此,現在這個階段24小時流水加底部增氧。
添加了增壓設施后,這個養殖場每個月要多支付2萬元的電費,但是也保證了螞蟥有一個比較好的生長環境。到9月中旬,這批螞蟥就可以大批量上市了。費立豐激動地告訴記者:“現在打電話要貨的人很多,價格也還不錯,比去年漲了很多,目前清水貨在500到550元一斤。”
據了解,現在15克左右的螞蟥一條收購價在2元左右,費立豐的養殖場里,現在起碼有100萬條螞蟥,價值在200萬元以上,短短半年的養殖,就能把投入成本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