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業全線飄紅提振全局形勢

   日期:2015-10-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54    評論:0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部門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全線飄紅。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三農的大好局面殊為難得,甚是可喜,極大提振了經濟轉型發展、穩步進入新常態的信心,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打下了牢固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三農向好,全局主動。當前,我國經濟總體上“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形有波動、勢仍看好”。在一些經濟指標有所下滑的情況下,我們之所以有底氣作出這樣的判斷,一個重要砝碼就是農業農村的好形勢。農業穩則天下安。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農業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全線飄紅,亮點不斷,真正發揮了定海針和壓艙石的作用,有力支撐了宏觀經濟,為黨和政府統籌大局、駕馭大勢贏得了戰略主動和空間。
 
  充盈的米袋子,豐富的菜籃子,讓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有了最為基礎的保障
 
  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佳節期間,各色農副產品又迎來了購銷兩旺的熱潮,菜市場和超市里人頭攢動,瓜果蔬菜、魚肉蛋奶琳瑯滿目。
 
  中秋節當日,在北京市豐臺區的一家農貿市場買菜的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過節嘛,當然要多買點菜,給家里人做桌好吃的。至于價錢,她覺得不需要過多考慮,因為農產品價格一直以來都比較穩定,不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困擾。
 
  價格的穩定首先源于充足的供給。據農業部消息,今年糧食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夏季糧油十二連豐,秋糧長勢普遍較好,肉蛋奶、果菜茶等其他農產品生產也是量質齊升,又是一個全面豐收的年景。
 
  說實話,連年的豐收,可能已經讓許多人習以為常甚至并不在意,但事實上,它卻是我們經濟發展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它關聯著千家萬戶的一茶一飯,融入在百姓們平穩安康的日子里,可能是悄然無聲,讓人不知不覺,但意義卻殊為深遠。否則,主要農產品供給一旦出現波動,立刻會傳導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影響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只有倉廩充實,才能國泰民安。
 
  吃得飽,還要吃得安全。在確保供給充裕的基礎上,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上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合格率達到96.2%,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越來越有保障。
 
  轉方式,調結構,農業走上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之路,農民收入繼續保持“兩個高于”
 
  在實現一年又一年豐收的同時,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我們正在逐漸告別大藥大水大肥的生產方式,向綠色增產邁進,走上更可持續發展之路。看似一樣的豐收中,呈現出的是不一樣的方式。今年夏天,山東齊河30萬畝小麥實現了“減肥”不減產。種了半輩子糧食的大戶趙金成說,養殖場的糞肥原來沒人要,現在搶著買。他今年少用了三成化肥,360畝小麥卻爭氣地打了畝均1360斤的糧食。
 
  伴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產業結構也在進行著調整。各地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充分拓展農業的多樣性功能,讓農業綻放出了更多更美麗的色彩,也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秋收時節,云南省馬龍縣農民種植的青貯玉米迎來了豐收,從田間地頭到當地肉牛養殖公司的道路上,運送玉米的車輛絡繹不絕。馬龍縣農業局局長高德安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全縣肉牛產業的發展,農民踴躍種植作為飼草料的青貯玉米,每畝純收入在2000多元,比種植籽粒玉米多了一倍。
 
  農民收入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發展水平的硬指標。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增長8.3%,增速繼續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在“十一連快”的好態勢上繼續保持較快增幅。
 
  農業農村改革再一次跑在前面,動力源泉不斷迸發
 
  改革創造增長紅利。歷史地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點在農村。如今,經濟深度轉型發展,農業農村改革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去年和今年,中央連續下發兩個一號文件,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各地各部門尊重農民群眾的實踐創造,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大膽探索創新,土地流轉、確權登記、新型主體培育等工作穩步推進,農業補貼制度、農村金融保險、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試點等改革取得初步進展,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源交相迸發。
 
  作為整市推進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四川省成都市近年來深入推進以土地實測確權和登記頒證為重點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股份合作共營、專業合作聯營、全程托管經營、企業租賃經營等多種土地流轉模式,有力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全市過半土地形成規模,各種新型經營主體紛紛涌現,先進生產要素不斷注入,以往房前屋后種瓜種菜的小巧“庭院經濟”,由此變成了一個個蓬勃發展的大產業。
 
  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三農的舞臺變得越來越大,農業日益成為各方爭相進軍的朝陽產業,農村日益成為投資的藍海。以此為支撐,我們有理由期待農業農村乃至經濟全局,還會迸發出新的活力,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