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秋季來臨,水產養殖業將進入收尾階段,菜粕消費將轉淡,但由于油廠壓榨處于虧損邊緣,油菜籽到港數量有所減少,加之臨近國慶長假,國內油廠生產積極性不高,國內菜粕供應偏緊。另外,國產油菜籽庫存已經不多,安徽、湖北等地工廠已經停收。在庫存偏低與消費淡季并存的狀態下,國內菜粕難以出現單邊行情,不宜過分看跌菜粕價格。
全球菜籽減產基本確定
德國媒體數據顯示,2015/2016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6250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540萬噸,為最近4年來低點。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為2150萬噸,低于上年的2430萬噸;加拿大為1410萬噸,低于上年的1600萬噸;中國為1000萬噸,低于上年的1100萬噸;印度650萬噸,高于上年的510萬噸;澳洲325萬噸,低于上年的346萬噸。
德國商業銀行也預計干燥天氣將導致歐盟和加拿大油菜籽減產,全球油菜籽的庫存用量比可能降至6%,是12年來的最低水平。由于全球供應偏緊,油菜籽價格可以化解一部分國際大豆價格下行帶來的壓力,這對菜粕市場相對有利。
菜籽收購減少,油廠開機率低
隨著托市收購結束日期的臨近,廠家收購油菜籽意愿降低。國內油廠加工無利可圖,工廠開工率處于較低的26%-29%。據統計,截至9月20日,四川、湖北等9個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收購新產油菜籽152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95萬噸。較低的開工率也使菜粕供應長期偏少,這對菜粕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節日臨近菜粕將購銷兩淡
隨著秋季到來,氣溫逐漸降低,水產養殖逐漸進入尾聲,菜粕消費也將受到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廣西等地部分油廠已經處于停產狀態,加之節日臨近,東海糧油等多數企業計劃停機10余天,菜粕供應相對較少,這對菜粕市場將構成一定支撐。
整體來看,由于大豆等油料供應充裕和菜粕需求轉淡,菜粕價格短期承壓,但在國際油菜籽減產的大環境之下,菜粕又獲得低庫存、低開機率這一較強基本面的支撐,因此,不宜過分看跌菜粕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