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保障農產品和農資產品的質量安全,有些農藥廣告用語實在大膽,農業生產零農藥引質疑。
“時尚”太快傷綠色
如今,快時尚品牌的更新朝著“周速度”猛進,有的新品開發周期僅僅幾天,把那些時裝的擁躉“逗”得氣喘吁吁。然而人們逐漸看清:快時尚的背后是消耗龐大的能源和資源,以及受不了的高污染。而它只顧引導人們買越來越多的衣服,而不管他們是否真的需要。很顯然,大量“舊”衣服的歸宿只能是垃圾填埋場。
誰是眼睛“保護神”
新學期乍到,超市商場總能看到專為兒童設計的各種護眼裝備——從淡黃色作業紙,到護眼燈可升降寫字臺,再到小孩專用防電腦輻射鏡,這些玩意真有用嗎?有的產品聽著“高大上”,其實很“雞肋”。比方專用防電腦輻射鏡,據說能過濾掉有害紫藍光。但科學的解答為:以前的研究認為,紫藍光可能促使眼底病變;但目前的觀點則為,尚無有力的證據能表明這一點。
汽車戴“套”不安全
駿馬配寶鞍——許多車主都熱衷給愛車披掛各種裝飾用品,如方向盤套、座椅套等。其實汽車在設計之初,在細節方面已經考慮到了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即便是方向盤的粗細大小,對車企來說也是頗有講究的。方向盤無論過粗還是過細,都會影響司機的駕駛操作。盡管有的“套”產品表示擁有不俗功能,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減小手與方向盤的摩擦力。
“零農藥”基本是謊言
一些種植蔬菜的企業,經常在自己的宣傳單上打出“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廣告。專業人士解釋道:之所以說“零農藥”,是為了讓大家覺得心里安全。其實“零農藥”根本行不通,應該提倡的是農藥“零增長”,盡量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劑量,提高利用率。因而片面地提倡和宣傳“零農藥”,甚至談藥色變,把農藥等同于“毒藥”,不是科學的態度。要相信隨著科技進步,農藥也可以和綠色安全畫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