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000余家企業專門從事生物酶制劑、益生素、植物提取物類飼料添加劑的生產。
可搞了這么多年,生物飼料到底是個啥?
“確實,很多人都在關注到底什么是生物飼料,兩年前,我們研究中心的顧問、研究員已經對此下了定義。”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所研究員、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輝益博士在第三屆中國生物飼料科技大會的開幕式上說,生物飼料指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為對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為手段,利用微生物發酵工程開發的新型飼料資源和飼料添加劑。包括酶制劑、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功能型蛋白肽、植物性提取物等。簡單來說,就是運用生物技術做新型飼料。
“飼料行業發展的新動力”
“應對這些挑戰,破解這些難題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創新。近年來,生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飼料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應對上述各種挑戰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針對目前飼料工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近日,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勛在大會上說,“總體看,生物飼料、生物技術在飼料行業的應用目前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但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是飼料行業發展的新動力所在。”
據記者了解,我國飼料原料轉化率原本就不高,如今隨著環保壓力的逐漸增加、畜產品消費升級轉型、飼料養殖成本偏高等方面的壓力,飼料行業亟須依托新技術,尋求新的途徑解決。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今我國的專家學者在生物飼料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比全球的生物飼料產業,我國的生物飼料研究水平仍需提高,自主知識產權項目仍需增加。
“目前在歐美國家生物飼料已經達到30%以上的普及率,我國還很低,但已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目前我國市場的生物飼料主要是發酵飼料,其市場總需求量估測在400萬噸以上,但國內年產銷量不到100萬噸,缺口較大,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談到行業現狀,蔡輝益博士在大會上表示。
發展生物飼料應順勢而為
生物飼料就好比是飼料行業的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
“未來20年,生物飼料、生物制品、生物添加劑以及與微生物有關系的技術研究肯定是最有前途的,他將顛覆傳統養殖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德發說。
“發展生物飼料是順應現代畜牧業發展,滿足人民對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需要的必然趨勢。”天津市畜牧獸醫局局長王紅軍說。
“通過營養調控的手段,改善動物健康,提高畜產品產量和品質,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必將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物活性飼料權威專家、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高峰教授說。
有關生物飼料的現狀,記者還搜集到這樣一組數據:
國家發改委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的第21批共計認定1098家企業,其中飼料企業技術中心14家;
第五屆中華農業英才獎的候選人中,有四人是從事生物飼料行業的;
我國發酵飼料年產量達到0.3至0.6億噸,產值高達900~1800億元;
我國飼用維生素原料生產企業約120家,總生產能力約22萬噸,其中14種維生素生產基本實現國產化,VC的產量更是達到全球產能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