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秋日高照,碧空如洗,記者來到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濱河生態移民新村。這里是寧夏北部,地處毛烏素大沙漠南緣。站在高坡上放眼望去,平沙曠野里,卻有一大片綠地,叢叢灌木舒展著綠葉,一眼望不到邊。灌木叢中,點綴著顆顆形如小草莓的紅色果子,煞是好看。
72歲的王永生老人,戴著太陽鏡,在灌木叢中鉆來鉆去,不一會兒就摘了滿滿一大托盤果子。
“這是樹莓,長得像草莓,但營養價值更高,經濟效益更好。”中國林科院樹莓課題組張清華教授說,樹莓屬于小漿果,維生素和過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為水果之最,被譽為抗癌明星,可食用、藥用,生態價值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好。月牙湖鄉屬于沙漠氣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質量優良,所產水果品質好、含糖量高,非常適合發展樹莓種植。
此地種樹莓,氣候得天獨厚,可是沙漠干旱缺水,如何植樹成活呢?
“我們采用高效節水的滴灌技術,造林成活不是問題。”月牙湖鄉副鄉長唐鋒分開灌木叢,露出淺埋在沙地中的黑色輸水管。他告訴記者,幾年前,這里還是層層疊疊的沙丘,政府出資將沙丘推平,鋪設地下灌溉管網,將沙漠改造成2500畝良田。最近兩年,為幫助自然條件惡劣、生態脆弱的西海固地區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寧夏對彭陽縣幾千個貧困戶實行生態移民整體搬遷。這些移民就安置在這里,形成4個生態移民新村。王永生老人就是前年剛從彭陽縣羅洼鄉張灣村遷過來的。
“樹莓種植是去年我們新引進的生態扶貧項目。”興慶區扶貧辦公室主任郭京南說。和很多地方的農村一樣,移民新村的青壯年也普遍外出務工,留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兒童。為讓留守老人既能照顧家,又能順便掙點錢,盡早脫貧致富,當地政府去年與寧夏榮德佰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整體流轉4個生態移民新村全部農田,打造月牙湖萬畝有機紅樹莓生產基地。
王永生老人在基地干活,能有雙份收入:家里田都流轉給基地,每畝每年凈得租金300元;秋季采摘鮮果,每天能掙四五十元。“我有空就來,沒空就不來,既能照顧家里,又能賺點錢,太合適了!”老人說。今天正好家里沒事,王永生的老伴也一起來摘果。
對于王永生這樣的老人來說,在基地干活只是附帶掙點錢。24歲的年輕移民馬秀錄卻是拿這里當自己事業的舞臺。他在基地冷庫上班,年薪5萬元。“離家近,工資比出門打工都高。”馬秀錄說。
“現在是樹莓采摘旺季,每天基本上需要200多人。采摘旺季3個月,一般每人每天能掙120元左右,一個旺季人均能掙13000元。貧困戶家里只要有一個人旺季時在基地干活,這家就基本能脫貧了。”榮德佰瑞公司總經理王潔說。
樹莓生長快,當年春季種的樹莓,秋后就有收獲。“今年是第二年,畝產只有200公斤。第三年畝產能到一噸。目前基地的樹莓全部出口,每噸出口價1.8萬元,仍供不應求。”王潔說,“基地剛建起來,現在賣的都是鮮果,以后會發展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