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把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首位支柱產業,抓龍頭、建基地、拓市場、創品牌,強力推進果品產業化建設,全市果品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
2013年,全市干鮮果基地面積發展到345.9萬畝,總產量138.85萬噸,總產值48.32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1600多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
天水發展果品業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
天水森林茂密,土壤肥沃,經濟果品中,“齊桃”“長把梨”“秦椒”等久負盛名。上世紀五十年代引種蘋果,以出產“花牛”蘋果而聞名中外。目前已培育出了花牛蘋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櫻桃、麥積葡萄、清水核桃等在國內外市場具知名度的品牌。
天水具有發展果品業的優勢。首先,這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5-11℃,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年日照時數2000-2600小時,海拔高度1600米以下山地面積占60%以上,是北方落葉果樹生長發育的適宜區和農業部確定的最適宜蘋果栽培區,也是我省千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的重點區域。
其次,天水地處西北黃土高原,果園大部分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山地,土層深厚,土壤、大氣、水質無污染,與世界落葉果樹生產區的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及我國老果區相比,更有利于果樹的生長發育,所產花牛蘋果、秦安蜜桃、麥積葡萄、秦州大櫻桃等果品以色澤鮮艷、外形美觀、肉質細膩、口感好、風味佳、營養豐富而暢銷國內外。
最后,花牛蘋果承載著一段令人自豪的歷史。“花牛”蘋果是1956年原天水縣廿鋪公社花牛寨大隊(今麥積區花牛鎮花牛村)引進并培育的紅元帥系列品種之一。1963年秋,花牛寨果農精心挑選出兩箱剛剛采摘的蘋果寄給毛主席,主席品嘗后給予了高度贊譽,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致函花牛寨向村民致謝,并寄來了現金四十四元八角二分,花牛寨社員將感謝信立石樹碑,永志紀念。同年,花牛寨把培育的“花牛”蘋果運至香港試銷。“花牛”蘋果進入香港市場后,以其色、形、味俱佳而“冠壓群芳”,轟動一時。
天水把果品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首位支柱產業
天水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產業,可謂吃透市情謀發展。天水山多川少,人多地少,山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90%,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區。多年的實踐證明,在以旱作農業為主的條件下,單純依靠糧食生產難以實現脫貧致富,發展高效林果業,是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最現實的選擇。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水市委、市政府依托獨特的地域優勢、氣候資源優勢和花牛蘋果的品牌優勢,提出了建設百萬畝特色果品基地的構想,繼而把果品產業做為富民、富縣、強市的戰略決策高位推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天水市緊抓全國果品生產重點由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轉移的機遇,提出了“四產齊抓、果業當家,百果齊抓、花牛當家”的發展思路,啟動實施百萬畝果園提質增效工程,促進果品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全市抓花牛,縣區抓特色,鄉鎮抓精品”的思路,創建了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示范區、秦安縣王尹蜜桃示范區、清水縣西靈山優質核桃示范區等3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成了秦州區羅峪溝大櫻桃基地等80余處萬畝以上、150余處千畝以上標準化示范果園。全市建成A級綠色質量認證基地50多萬畝,建成國家級果品標準化示范園6個,省級果品標準化示范園72個,面積約10萬畝。
據天水市林業局局長王學鋒介紹,天水花牛蘋果在國內一枝獨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元帥系蘋果生產基地,以下曲、峽口等村為主的北山流域萬畝葡萄基地被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評定為全國最大的優質山地鮮食葡萄產區;花牛蘋果、麥積區葡萄、秦安蜜桃、秦州大櫻桃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國家標準化委員會驗收。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天水“花牛”蘋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08年,天水被農業部列為第二批中國蘋果優勢產區;2011年,成功注冊了秦州大櫻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秦安蜜桃注冊地理產品保護商標。
2013年底,全市建成了以麥積、秦州、甘谷、秦安為主的花牛蘋果生產基地142.76萬畝,以秦安為主的鮮食桃生產基地10.8萬畝,以麥積為主的山地葡萄生產基地6.2萬畝,以秦州為主的甜櫻桃生產基地7.76萬畝,以清水為主的優質核桃生產基地69.9萬畝,以秦安、甘谷、麥積淺山區為主的花椒生產基地45.97萬畝。
科技興果提質量。天水先后啟動實施了千人千村萬畝優質果園管理、百萬畝果園提質增效、科學發展示范點等一系列科技興果工程,每年有1500多名林果技術干部進駐1300多個果樹重點生產村,培訓果農,普及推廣果園增施有機肥、覆黑膜、節水灌溉、疏花疏果、水果套袋、配方施肥、高光效樹形、A級綠色果品生產等一系列先進實用的果園生產栽培技術,制定、頒布和推廣了七個技術標準,全市果品品質大幅提升,優質商品果率提高到70%。
目前,全市已有298名農民技術人員獲果樹農民技師職稱,有3000多人獲果樹農民技術員職稱。天水市果樹研究所、秦安縣分別成為全國蘋果、桃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天水試驗點和新品種、新技術示范縣。選育出了天汪一號、天富1號、新首紅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花牛蘋果、秦安蜜桃、麥積葡萄、秦州大櫻桃均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檢測審核,認證為綠色食品,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名牌產品。花牛蘋果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綠色認證和日本JAS、美國NOP、歐盟EEC三項有機農產品標準認證。在國內外各種展評會上,天水果品屢獲殊榮,花牛蘋果先后被評為“中華名果”“中國知名特產”“水果狀元”等稱號,榮膺“第五屆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優質農產品”金獎,CCTV-7《每日農經》第二屆魅力農產品嘉年華最佳“人氣獎”。
創新機制添后勁。2011年,天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意見》,支持、鼓勵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企業多形式、多層次參與土地流轉,加快了果品業生產由農戶家庭經營向產業化經營轉變。2012年,市委、市政府下發了《天水市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從當年起市財政安排500萬元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以后每年按15%幅度增長,采取貸款貼息和以獎代補的方式,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同年啟動實施天水花牛蘋果產業園,主打“花牛”蘋果品牌,建設集果品生產加工、果品集散、貯藏保鮮、展示展銷、商貿洽談、科研培訓、技術推廣、觀光旅游等為一體,帶動隴東南、輻射大西北的大型果品產業園,有效加快了全市果品龍頭企業建設的步伐。麥積、清水等縣區出臺優惠政策,基地內配套水電路,補貼苗木、農資、地租,每年投入各類資金2000多萬元扶持發展果品產業。
規范經營增效益,果品產業成農民致富“金果果”
麥積區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城郊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最大的合作社,種植面積1500多畝,副理事長武明成告訴記者:“合作社40多戶果農和100多戶零散戶,全部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蘋果質量有保障,不愁銷路,今年畝產4000公斤左右。”
天水市果業辦主任武文淵介紹說,天水市重點扶持和發展了花牛蘋果集團、長城果汁、德盛果蔬等113家有實力的貯藏、加工、營銷龍頭企業,年貯藏、加工果品能力達到57.2萬噸,建成果品產地交易市場34處,營銷果品60余萬噸,2013年直接出口創匯859萬美元,輻射帶動當地種植、養殖、運輸、勞動就業等行業的發展。組建的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年支付果農果款7000多萬元,年出口創匯1000多萬美元,年帶動4.8萬戶果農戶均增收1400元。發展果農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510個,輻射、帶動農戶1.8萬多戶,改變了果農分散經營的方式,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走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路子。
天水市政府每年組團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推介、宣傳天水優質果品,開拓終端市場,果品銷往東南亞、中東及歐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統計,天水市果園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農戶達2.77萬戶,果品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以上。今年全市果品產量預計達150萬噸,產值55億元。今年,通過天水籍名人潘石屹打出了“潘蘋果”品牌,為果品銷售開辟了新途徑。
據了解,天水市果品產業將突出營銷和品牌建設,處理好面積、產量與質量效益的關系,推動天水由果品生產大市向果業發展強市轉變。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市果園面積穩定在350萬畝,產量達到240萬噸,年產值70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2500元;到2020年,果品總產量達到450萬噸,年產值100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