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消費者教育活動,在北京啟動,這是全國質量月的群眾參與活動之一。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食品科學展臺前擠滿了前來咨詢的市民。進口食品安全成為今年公眾關注的新問題。“食品供應鏈越長,食品安全風險也會增加。”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介紹說,進口食品不合格原因包括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等。安全衛生問題中,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超標、污染物超標較為突出,占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40.9%。
針對新形勢,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口岸檢驗檢疫,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的,準予進口;不符合要求的,依法采取退運或銷毀等措施。2014年,我國共對3503批次不合格食品實施了退運或銷毀措施,對44種進口食品中的161種有毒有害物質開展了風險監控,發布了81個進口食品風險警示通報。這三道防火墻保證了進口食品安全。
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北京龍祥嘉園社區被確定為首個社區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10名社區居民被聘為社區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