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近年來人們對食品農藥殘留非常關注,為了降低食品農藥殘留率,遼寧將實行以蟲治蟲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遼寧省把“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內容,作為各級政府惠農的民心工程,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針對主要秋糧作物的重大病蟲,在全省范圍統一實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項目,大力促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有效控制了病蟲危害,大幅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量,農田生態系統明顯改善。
(一)增加投入,強化條件保障。遼寧省農委制定了《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技術措施與實施計劃》,明確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生物防治。省財政在去年投入4635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又投入9642萬元,重點支持生物防治產品生產及大型高效植保機械采購、綠色防治產品補貼等。目前,全省建立赤眼蜂天敵繁育廠6家、白僵菌生物制劑生產廠1家,赤眼蜂可供4000萬畝防控需要,白僵菌制劑產能超1000噸,完全滿足本省防控需求。
(二)示范引導,帶動全面推廣。遼寧省建立了“政府支持、部門實施、縣鄉主導、統防統治”的農藥零增長行動模式,以“全省推進玉米螟綠色防控”和“農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為兩大抓手,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組織8家農藥企業、2家藥械企業參與,共建3個省級示范基地,重點推進水稻重大病蟲及玉米大小斑病的綠色防控。每個示范基地面積各為1萬畝,輻射帶動10萬畝。據統計,全省3600萬畝玉米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主產區實現了全覆蓋。
(三)突出生防,集成應用技術。在強化病蟲預測預報基礎上,充分發揮病蟲害統防統治的組織優勢,以人工釋放天敵昆蟲赤眼蜂為核心,結合白僵菌生物制劑封垛、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等輔助措施,壓低越冬化蛹基數、誘殺初夏羽化成蟲、增加田間卵塊天敵寄生率,有效降低危害程度。據統計,全省已累計實施白僵菌封垛40余萬垛,控制面積1200萬畝;累計投入赤眼蜂卡1.1億塊,防控覆蓋面積3489萬畝,綜合防控效果達75%以上,實現全省一代玉米螟防控基本不使用化學農藥目標,直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1000余噸。各地調查,農田中的瓢蟲、草蛉等有益天敵數量明顯增加,減藥控害及生態修復效果顯著。
(四)多措并舉,提升推廣效果。遼寧省通過加大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督促檢查等工作力度,推動農藥零增長行動有力有序有效展開。一是在時效上下功夫,通過訂單采購方式,提前安排赤眼蜂和白僵菌等生物防治產品生產,提前開展綠色防控產品的采購及冷藏運輸,保障產品供給。二是在服務上下功夫,強化蟲情預測預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進度,及時發布病蟲信息,適時組織防治;對統防統治技術人員、基礎植保人員開展技術培訓,重點培訓赤眼蜂釋放、白僵菌封垛、大型植保器械操作技術,保障防控效果。三是在監管上下功夫,針對綠色防控產品,制定了產品抽樣、檢驗流程,細化產品質量考核指標,加強防控投入產品監管,保障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