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廣的一種水果,幾乎占全世界水果產量的四分之一,以其色澤晶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有“水晶明珠”的美稱。葡萄富含鎂、維生素C和鐵,有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功效,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重要的功能食物和滋補品,相傳由漢代人張騫從西域引入中國栽培,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
作為陜縣農業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調整與發展,葡萄種植已成為陜縣果品業中的一大亮點。目前,河南陜縣葡萄種植面積有1萬余畝,年產值達6000萬元,是農民增收的一個新渠道。當前全球經濟趨冷、國內經濟調整正在步入新常態,實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農副產品銷售遭遇到空前挑戰。時下,正值葡萄收獲的關鍵時期,陜縣的葡萄生產及銷售狀況如何?日前,本報記者深入到陜縣葡萄種植重點村,就這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實地探訪。
價格“落水”,產量能否挺身施救?
在陜縣,說起葡萄生產,人們會首先想到張灣鄉橋頭村。橋頭,毗鄰縣城,交通便利,種植葡萄已有20多年歷史。截至目前,種植面積已有1600多畝,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特別是他們的當家品種巨峰葡萄,以其品相好、顆粒飽、水分大、甜度高而遠近聞名。8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橋頭村村口,一塊巨大的廣告噴繪高懸在國道上方,“葡萄熟了”幾個紅色大字雖已稍稍褪色,但依然讓人怦然心動。沿國道兩側,相向擺開著幾十戶果農的葡萄攤位,五顏六色的遮陽傘下,堆滿剛采摘的新鮮葡萄,顆粒飽滿,晶瑩如玉,煞是喜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前來購買葡萄的客戶卻寥寥無幾。
記者藏起相機,以客戶的身份和一個個攤主討價還價起來。走了幾個攤位,給我們的總體印象是,今年這里的葡萄零售價格大多在一塊四到一塊六七之間,整車批發在1.25元左右,比起往年要低七八毛錢。記者粗略算了一下,一畝地按平均采收3000斤葡萄計算,僅價格下滑這一項,每畝就比去年少收入兩千多元。但肥料、水電等費用并未減少,有的有機肥料還有上漲趨勢。
那么,在這種大氣候下,有沒有情況好一點的呢?我們一路打聽來到村里。盡管道路兩旁葡萄園里碧綠如海、碩果累累,但低迷的市場行情卻在銷蝕著我們欣賞沿途風光的心情。在村部大院,我們見到了來村里辦事的一位年過六旬的老黨員項建生。他滿手泥巴,稱剛為一個家里出事的種植戶幫忙采摘葡萄。老項是個熱心人,聽說我們來采訪葡萄銷售情況,他立馬來了興致。他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村里有一對親兄弟,哥哥叫姚栓虎,弟弟叫姚石虎,哥哥種了4畝葡萄,弟弟種了2畝葡萄,但哥哥家人手少,加上前段又出了車禍,對葡萄疏于管理,導致商品果比例較低,收入很不理想;但弟弟家勞力壯,又舍得投資,精于管理,葡萄的品相好,結構緊實,單位產量高,收入非常不錯。老項為我們算了一筆賬,弟弟的2畝地收入差不多和哥哥的4畝地收入持平了。也就是說,盡管今年的價格不高,但由于今年前期雨水充沛,后期天氣晴朗,如果管理跟得上,葡萄的產量將比去年每畝要高出1000斤左右,整個算下來,收入和去年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換句話說,產量的溢出彌補了價格的低迷。
在老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弟弟姚石虎的葡萄地里。我們看到,石虎的葡萄園全部被白色的隔離網籠罩著,一株株葡萄整齊排列,地面剛剛澆過水,陽光下濕氣氤氳,果實顆粒均勻,帶露欲滴。
老項說,老天有眼,人勤地不懶。能吃苦,勤管理,葡萄就會回報你。否則,市場行情再好,沒有好產品也是枉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葡萄的生產和銷售中,張灣鄉黨委、鄉政府及村兩委也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比如及時提供信息,發展電子商務等等,力求在經濟下行的大氣候下,使果農盡量多收入少損失。
價格不降反升,奧秘究竟何在?
大營鎮城村也是陜縣葡萄種植面積較大的重點村之一。該村的葡萄以戶太八號品種為主,面積有900多畝。當天下午,記者剛剛在城村韓小滿葡萄園里的小房外落座,一輛銀灰色的轎車便在地頭戛然而止。車門開處,一位中年女士徑直走到園內,二話不說一下買走了兩箱另加兩大袋子葡萄,價格每斤3元。采訪中我們了解到,該女士姓劉,在市區上班,是韓小滿的老買主了。在付錢時應該再找2元,劉女士說,不用找了,過幾天還來買你的葡萄。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以前在其他地方也買過戶太8號葡萄,后來偶然間吃了韓小滿的葡萄后就“移情別戀”,一下子“愛”上了這里的葡萄。她說,這里的葡萄甜中帶著濃香,口感好,耐品味,越吃越想吃。于是葡萄收獲季節,她總是選擇到城村選購葡萄,每次來都要買四五十斤,除了自己吃,回去還要給親戚鄰居捎點。
韓小滿說,他今年種了15畝葡萄,品種全是戶太8號。今年他的葡萄價格比去年不但沒降,反而上升了將近一塊錢。整車批發每斤也都在兩塊四五左右??次覀兒苊H?,他興奮地說,除了品種因素,舍得投入是他制勝的法寶。他的15畝葡萄全部套上了紙袋子,并且整個園子也都蓋上了隔離網。為了保證葡萄的品質,又專門從外地買了羊肥和菜餅肥施在葡萄樹根,每畝的投入不少于500元。韓小滿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從來不到市場上推銷,全是客商到園子里收購,到目前已經賣出一萬多元了,價格硬梆梆三元一斤。說話間,市中行的趙先生也來到他的園子里買葡萄。他告訴記者,他已經在這家葡萄園里買了兩年的葡萄了,這家的葡萄就是好吃。
說起城村的葡萄,繞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南永新。南永新是城村的干部,也是該村葡萄種植的發起人,他1999年把戶太8號葡萄品種從靈寶引進到城村,幾經坎坷,終于試種成功,從此城村人又多了一條通往富裕的新路子。來到南永新開辟在黃河灘涂的葡萄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白色隔離網,漫卷起伏,仿佛飄逸在果園上空的薄霧清嵐。隔離網下面的葡萄,全部套著清一色的紙袋,黑紫色果實呈錐形累累下垂,令人賞心悅目。葡萄園旁邊,停放著各色轎車,前來購買葡萄的客人出出進進,笑語不斷……
南永新告訴記者,他的園子當時是一大片蘆葦蕩,他開墾后先是種了幾百畝黃豆,現在種植葡萄已有90多畝,其中40多畝戶太8號、50畝美國紅提。除了自己收入,還帶動當地及周邊很多群眾到他園子里打工掙錢。今年他又流轉了40畝地,準備全部栽上葡萄樹。
戶太8號好看好吃又好賣,但管理技術難度比較大。南永新告訴記者,戶太8號管理技術上是很復雜,稍有馬虎,就直接影響葡萄的坐果率。為了全面掌握管理技術,他投資5萬元專門派人到戶太葡萄的發源地陜西省戶縣學習受訓,學成歸來,再逐步推廣。
正在和南永新交談時,他又接了個電話說南方客商要來訂購葡萄。不一會客商就來到葡萄園里,和記者交談起來。他叫盧澤森,這些年一直都在為湖南、湖北的果商聯系果品,并非常看好城村的葡萄。他說城村的土地是黃河灘涂,水源便利,養分充足,品質一年比一年高,特別是果枝肥壯,采摘后易保存,耐儲運,葡萄果形、果味在南方市場很受青睞。他已經和南永新合作了好多年了,感覺南永新這人很講誠信,與他合作非常愉快,每年來這里收購葡萄,南永新都是一路綠燈,幫忙代收其他果農的葡萄,也從未收過代收費。
“人啥都可以沒有,唯獨誠信這兩個字不能丟呀。”南永新由衷地說道。
價格亦喜亦憂,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同一片天空下,這個地方的葡萄以甜取勝,那個地方的葡萄以香取勝;同一塊土地上,這家的葡萄供不應求,價格堅挺,那家的葡萄卻倚門翹首,待嫁閨中。這里面暗含著怎樣的玄機?又能給現代農業乃至其他產業的發展以怎樣的啟示呢?
我們知道,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內,很多客觀因素的存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面對全國范圍內的經濟下行,我們是積極應對,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期在轉機來臨前備足后勁,蓄勢待發,等機遇一旦來臨,就一躍而起,捷足先登呢?還是消極抱怨,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從而與機遇越拉越遠呢?強者的答案無疑是前者!
陜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依托優勢走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多年來,特色富農戰略作為四大戰略的重要板塊,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果、牧、林、菜、煙、菌六大支柱產業穩步發展,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果業發展更是異軍突起,以二仙坡蘋果、過村桃子、張灣黃梨等為代表的品牌農業,在各種經濟大氣候條件下,昂首闊步,一路高歌。其強大的生命力來自哪里?就來自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來自不折不扣的技術投入,來自建立于平常而非一陣子熱情的全過程管理,來自對自己品牌的精心培育和深情呵護,來自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樸素哲理的深信不疑和踏實踐行。
種水果是這樣,做其他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