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峨山縣雙江街道以調優調快品種結構為驅動力,大力發展梨、桃等特色水果。入秋以來,不同品種的梨相繼上市銷售,帶動居民增收。
8月初以來,登云社區小龍潭居民小組亦工亦農的普國應,每天從附近的工廠下班后,就往自家承包的梨園摘梨,唱響丈夫摘梨妻子賣的增收戲。十多年前,普國應夫婦承包了縣林業局小龍潭梨園和附近20畝荒地,在發展本土風味大黃梨的同時,從外地引進新品種,豐富梨園品種,蘋果梨就是其中之一。普國應介紹,蘋果梨是他家果園里的一個特色,既有梨的清爽,也有蘋果的香甜味道,養到成熟時可賣四五元一市斤。由于梨園進入盛果期,管理成本下降,普國應又有時間到工業園區的企業打工掙錢。今年梨園的產量從去年的8噸增至10噸,收入有望突破2萬元。
普國應僅僅是雙江街道發展果園增收的縮影。近年來,雙江街道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果”的思路,結合退耕還林,采取林地、土地流轉等方式,大力發展梨、桃等特色水果,同時出租果樹的收益權,創新水果營銷模式。目前,雙江街道發展梨園面積1100畝,今年梨產量達121噸,預計可實現產值2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