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迪慶高原,處處捧綠疊翠。在這片“綠色地平線”上崛起一個個特色生態產業:山間的核桃,河谷的蠶桑,基地的葡萄、瑪咖,地里的青稞、洋芋等,展現著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新貌。
驅車來到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和平村委會肯公村民小組,記者見村民培楚一家格外忙碌,既要上山撿菌子到市場上去賣,還要照管地里的青稞、洋芋和瑪咖。人雖然忙,卻忙得很開心,他說:“前幾年,我們主要靠種植青稞、洋芋、油菜和蔓菁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計,不但產量低,收入也沒有多少,自給自足都有些困難。前年,在村黨總支的引導下,我家種植瑪咖25畝,收入4萬多元;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家才種了20畝瑪咖,收入就有6萬多元。”“我家通過種植瑪咖蓋起了新藏房。”妻子插話說,“以前我家住的是陰暗潮濕的簡易藏房,一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來個親戚朋友都不好意思。現在住得寬敞明亮了。”
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吹批說:“去年,村黨總支以‘村三委’為載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不但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種植瑪咖的積極性,而且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迪慶州針對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差、產業化程度低、投入不足和農民收入總體還處于較低水平、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滯后等實際,及時轉變傳統農牧業發展方式,不斷推進綠色經濟強州建設,實施了一系列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有效措施。
迪慶州立足自身優勢,一直在農業發展的“特”字上做文章,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打好“果蔬牌”,全力把獨特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經濟發展優勢,瞄準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的高原特色生態產業。
迪慶州通過發展資源豐富、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大、經濟效益高的高原特色優質農產品,集中打造了青稞、葡萄、核桃、藥材、蠶桑和煙葉“6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牦牛、藏豬和瑪咖“3大新特色產業”,重點建設青稞、葡萄、核桃、藥材、蠶桑、煙葉、蔬菜、油菜、馬鈴薯、瑪咖、油橄欖、牦牛和藏豬“12大原料基地”,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農民增收致富帶來了希望。嘗到特色生態產業發展甜頭的農牧民,也紛紛參與特色生態產業建設,不僅在特色中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而且還使全州走上了一條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跨越式發展之路。牧場上,牧民趕著肥壯的牛羊在草場上放養;田地里,農民正在培植青稞、瑪咖和葡萄;大棚中,各種蔬菜已成熟,菜農們忙著采摘;工廠內,工人們正在忙碌著生產青稞酒和葡萄酒……
近年來,迪慶州通過建設特色優質原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地方特色優勢畜牧業、特色種植業、高原植物藥業和經濟林產業,培植龍頭企業,使全州生物特色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全州已建成規范化、標準化葡萄、青稞、中藥材、油橄欖、瑪咖等特色種植基地125萬畝,一批精品農業莊園、標準化農業示范園和特色畜禽規模養殖場初具規模,全州有規模以上龍頭企業3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