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高氣爽,正是葡萄消費的旺季,葡萄種植站長統計戶將在這時,兌現一年來的辛苦付出。然而,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東魏營移民村的數百畝葡萄基地豐產卻不豐收,讓村民增添不少滯銷的煩惱。
8月27日,在滎陽市廣武鎮東魏營移民村,種植大戶賈林愁容滿面地告訴記者:“近20萬斤的葡萄,全是無公害的生態果品,因地勢偏僻銷路受阻,為了搞這個種植基地已貸款兩百萬,不知道何時才收回成本。” 2010年,為積極響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賈林和淅川縣上集鎮的1480名移民搬遷至鄭州滎陽市廣武鎮。為了帶領全村人發家致富,2014年賈林通過土地流轉,在當地政府和村民的幫助下,承包了170畝土地,并種植上了葡萄,很多村民都到這里來打工,大家都親切地稱他“葡萄哥”。
據了解,為了種植這個葡萄園,賈林先后投入3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200多萬元,都用在了葡萄園的品種引進和日常的管理當中。為了提升葡萄種植的科技含量,他特地從果樹研究所引進紅巴拉多,蜜香,茉莉香,玫瑰香,牛奶葡萄等十余個品種,分早中晚三期成熟,從七月中下旬持續到十月中下旬。經過一年的辛苦努力和付出,如今,賈林種植的葡萄基地果實累累,在秋天的陽光下閃現質的光芒。 “這些都是無公害的優質葡萄,但我們移民剛搬到這里,沒有掌握銷售渠道,眼看著一年的辛苦就要打水漂。”面臨豐產不豐收的局面,這位80后小伙子和家人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賈林說,為了保證葡萄的品質,他嚴格控制產量,畝產控制在1500斤左右,穗重一斤多。重施有機肥,全人工作業,堅決不用除草劑、著色劑、增甜劑等激素類藥物,還原葡萄自然味道。
“只要市民來幫忙摘葡萄,我們地里種的黃秋葵、皇后菜、馬齒莧等各種無公害時蔬大家都可以免費摘。”賈林說,本想著帶領移民村的父老鄉親一起致富,不料遭遇到了葡萄滯銷問題,希望社會各界搭建幫農平臺,助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