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自然是高效、無毒、環保是高要求的標準;盡管人類開發了許許多多的農藥,但一般藥物攻擊病毒的時候也會傷害寄主的細胞,農藥濃度過高會損傷植株,同時還會污染土壤,增加食品安全風險。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好植物自身的盾和矛,可以研制出高效、無毒副作用的新型農藥。
俗稱“植物癌癥”的植物病毒是農作物的一類重要病害,危害大,難防治,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農藥并不是防治植物病毒的最好方法;研究人員發現植物體內存在抗植物病毒的化學防御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對植物自身的毒性較低,受到這一啟發,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郝小江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從2002年起,開始在植物中尋找抗煙草花葉病毒的化合物。
該課題組還在中藥鴉膽子、苦木、石蒜、地黃連、蟛蜞菊等植物中發現了21種抗煙草花葉病毒的化合物,以及它們的抗病毒機理。特別是石蒜中的生物堿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
在眾多的植物化學防御物質中,研究人員從植物馬藍中提取分離到稱之為AHO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不直接攻擊病毒,而是誘導植物產生防衛反應。實驗室和多年的大田試驗結果表明,該化合物不僅可以顯著降低煙草花葉病毒對植物的感染,而且可以顯著降低植物病原菌如白粉病對植物的感染。
首次揭示了抗病毒藥物識別病毒與寄主的一個新機制,對研究和設計高治療指數的抗病毒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