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由于進口乳制品的沖擊,加上國內生鮮乳供大于求,國內生鮮乳收購價格持續走低,對河北省奶業形成較大壓力,“倒奶”現象仍有發生。
但相比年初,“倒奶”現象明顯緩解。來自該省畜牧獸醫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9日,乳企累計限收、拒收生鮮乳3.11萬噸,占全省生鮮乳累計產量的1.52%,累計倒奶5781噸,限收、拒收、倒奶比例均保持連續下降態勢。
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了河北一些乳業養殖和加工企業,探訪其如何在“奶剩”壓力下轉型升級尋求突圍。
奶牛養殖場(小區)達1550個,規模養殖水平居全國前列
近日,記者走進華夏畜牧(三河)公司的恒溫牛舍。風穿過水簾清涼地吹進牛舍,吃飽的黑白花奶牛臥在床墊上反芻,牛欄旁的噴頭不時噴灑出用于降溫的水霧,智能清糞機一刻不停地清理牛糞。
公司董事長邵祈介紹說:“牛健康,奶的品質才好。公司存欄1.6萬頭荷斯坦奶牛,每頭奶牛平均日產奶量達30公斤以上,奶牛的平均體細胞數低于10萬cfu/ml,體細胞數越低,牛越健康。”
由于奶源優質,該公司的生鮮乳主要供應給伊利、蒙牛、三元等乳企用于高端液態奶的生產。它還與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通用磨坊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去年以來,該公司新增了北京和江蘇兩個萬頭牧場,奶牛總存欄數將達到5萬頭。
“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能夠提升奶牛單產水平和奶源質量,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奶牛養殖行業的抗風險能力。”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分析說。
大力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重點加快奶牛小區向規模養殖場管理模式轉變,這是河北奶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記者從省畜牧獸醫局了解到,目前,全省存欄5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率達100%,共有奶牛養殖場(小區)1550個,其中奶牛規模養殖場782個,300頭以上奶牛養殖場(小區)存欄比例約占98%,規模養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從擠奶到加工僅2小時,探索全產業鏈模式
綠油油的牧草間,20個藍頂封閉恒溫牛舍點綴其中,3000余頭奶牛就“居住”在這心曠神怡的地方——石家莊君樂寶乳業優致牧場。
“在天貓‘雙11’等電商活動中蟬聯銷售冠軍的君樂寶嬰幼兒配方奶粉,所用奶源全部來自我們自建的大型標準化牧場。”該公司總裁助理楊光華介紹說,為了保證奶源品質和穩定的奶源供應,公司正在實施5年規劃,總投入40億元,用于自建、收購和控股大型牧場,使自有牧場奶牛存欄達到15萬頭。
而遠在張家口察北管理區的旗幟嬰兒乳品公司,正在探索一條“從擠奶到加工僅需2小時”的全產業鏈模式。整潔明亮的擠奶大廳里,2萬余頭奶牛分批排隊走上擠奶轉盤,產奶量達到10公斤后吸奶器自動脫落,新鮮的牛奶通過低溫潔凈管道在2小時內輸送到加工環節。8月12日,記者參觀了該公司乳品一體化基地。
“在2小時之內,生鮮乳通過管道直通生產車間,全程與空氣隔絕,大大降低了有害菌滋生的概率,保留了生鮮乳中的天然免疫物質活性。你看,我們在每一罐奶粉上都標注了擠奶時間。”該公司產品部長殷永標說,公司采用全產業鏈模式,自己種植牧草、加工飼料、養殖奶牛、加工生產,全程監控可能影響奶粉品質的每一個環節,將污染風險降至最低。
利益聯結價格協商,讓乳企和奶農攜手闖市場
雖然奶源優質,但華夏畜牧(三河)公司也遭遇了乳企限收。“目前公司的生鮮乳銷售已經恢復正常,但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奶剩傷農’周期性出現。”邵祈說。
對此,袁運生指出,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我國奶業生鮮乳價格一直以來都在上下波動,奶源市場存在著“少搶多拒”的行業矛盾。要避免奶荒、奶剩的惡性循環,應建立以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為載體,以第三方生鮮乳質量檢測為手段,兼顧奶農與乳品企業利益的行業發展模式。
日前,一個好消息讓邵祈減輕了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擔心——全省30余家乳企與省畜牧獸醫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共同建立乳品企業與奶牛養殖場(小區)利益聯結和風險共擔機制。
“合作備忘錄提出,乳品企業將與生鮮乳收購站簽訂3年以上長期購銷合同,明確單日收購數量、波動幅度以及不同季節的波動幅度,乳企變更生鮮乳收購數量須提前半年通知相關生鮮乳收購站,這無疑將減輕養殖業的市場壓力。”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顧傳學介紹說。
此外,記者從省畜牧獸醫局了解到,河北正在完善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并會同保監部門積極探索生鮮乳價格保險。
顧傳學表示,將會同物價部門、省奶業協會、乳品加工企業、生鮮乳收購站、奶牛養殖場戶代表等,成立省級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每季度發布一次全省的生鮮乳收購參考價格,原則上按照每頭單產6噸的泌乳牛年利潤5000元進行測算,保障奶牛養殖合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