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正式確認安徽禽肉獸醫衛生管理體系順利通過美國官方檢查,嘉吉動物蛋白(安徽)有限公司符合輸美條件,此舉標志著安徽省禽肉產品正式敲開對美出口的大門,成為繼山東省之后全國第二個通過美國官方檢查的省份。據了解,此次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專家組主要從政府監管、立法和法律法規規定、衛生控制、HACCP體系、殘留監控、微生物檢測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驗證。
早在2004年,我國就因各種各樣的原因,中斷了和美國的禽肉進口貿易。而在這之后的十余年時間里,雖然我國的禽肉產業在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遺憾的是,兩國在禽肉貿易上的往來卻一直處于“真空”狀態,直至山東省在去年打破這個“僵局”,而安徽省緊跟其后,成為第二個通過美國農業部驗收的省份,印證了我國在出口禽肉類食品的安全控制能力上再次獲得提升,向產業的發展釋放出積極的意義。
首先,它證明了我國已經具備了禽肉產業對外貿易的“軟環境”。比如政府在產品質量的監管上已經構建了一套成熟的體系,而關乎禽肉貿易往來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進一步得到完善和健全。這些“基礎設施”的確立,在給貿易雙方提供公平、有序的交易環境的同時,也能夠讓彼此在這樣的環境中確立互信、共贏的合作關系,而這,其實也是贏得美國認可的重要基礎。
其次,如果說法律、法規的完善是雙方貿易得以建立的基礎,那禽肉產品自身的質量則必定是敲開對美貿易大門的“金鑰匙”。安徽省之所以能夠獲得對美貿易的“入場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這些年,該省在農業部的正確領導下,立足產品安全,狠抓產品質量,在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后期儲存上都做到了與國際接軌,真正做到了禽肉產品的健康、持續發展。
最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國內兄弟省份來說,安徽省的成功“突圍”,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借鑒。各省完全可以在安徽省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結合本省的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本省的禽肉產業推向國際。
當然,向美出口禽肉產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美貿易的進行,可以拓寬安徽省的禽肉產品市場,給養殖戶乃至整個養殖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收入,并可以在交易中收獲更為先進的養殖、加工經驗,從而在整體上提高禽肉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但需要提醒的是,面對美國這樣強有力的對手,國內禽肉產品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做出自己的特色,站穩并掙得更大的市場還有許多功課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