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托市提振稻價 增收仍需政策到位

   日期:2015-08-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59    評論:0    
   編者按:7月28日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省四省陸續啟動了2015年早秈稻托市收購,緩解了市場收購價格初期的短暫壓力,政策托市效應逐漸顯現。但受制于倉儲條件、農時安排等,江西一些農戶、種糧大戶、合作社等被迫在托市政策啟動前以低價出售稻谷;在湖南部分地區,托市啟動過于遲緩,影響農民售糧。專家提出,在政策性儲備需求已成為早秈稻的重要出口的背景下,國家應當完善和改革糧食市場調控政策,促進穩糧增收。
 
  江西:缺倉儲條件豐產早稻難難享好價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盼國家支持自建倉儲設施
 
  7月28日起,江西啟動了2015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記者采訪發現,與往年類似,由于受困于缺乏倉儲條件、低價進口大米沖擊,很多忙著“雙搶”的農戶等不及托市收購啟動,就以低于托市價的價格將稻谷出售給私人收購企業和糧販子。
 
  早稻總產有望達歷史第三高產年
 
  5月份以來,江西省頻繁出現大范圍的強降水天氣,對早稻生產造成影響。但因為全面落實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進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攻關,及時采取措施抗災減災,確保實現穩產增產,農民早稻生產豐收在望。
 
  7月13日開始,江西省早稻全面進入了收割期。據省農業廳預計,全省早稻總產將達到162.02億斤,比近5年平均增加4.45億斤,總產有望達歷史第三高產年,占全國早稻產量的四分之一。
 
  “產量沒有下降,比去年還有一些升高。”鄱陽縣樂豐鎮十字河村種糧大戶高彩霞告訴記者,今年共收了500多萬斤的早稻,比去年多收30多萬斤。
 
  缺乏倉儲條件,農戶被迫低價賣糧
 
  “我們公司已經收購曬干的早稻2000多噸,收購價就是按照去年的1.35元/斤,收的都是年初就與我們簽訂合同的幾個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的糧食。”鄱陽縣盛態糧食實業有限公司營運總監何滿江告訴記者。
 
  然而,高彩霞卻沒能賣出這個價錢。7月8日,高彩霞就開始收割早稻了。稻子從田里一收割上來,糧販子高軍民就開始過磅稱重,一車車濕稻谷就進了他公司的倉庫。
 
  在江西產糧大縣鄱陽縣,和高彩霞一樣無奈的還有很多合作社和種糧大戶。今年托市收購還沒有開始,大部分農戶早稻已經收割得差不多了,要趕緊賣出去回籠資金,用來準備搶種晚稻。
 
  “這么大量的稻谷嘩啦啦收割下來,囤起來也不行啊,咱們自己沒有倉庫,也沒有烘干機,容易發芽、發霉爛在手里的。雖然便宜一些,但能趁早多賣一斤是一斤。”三廟前鄉青泥村豐慶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正衛告訴記者,今年早稻比去年豐收,合作社的稻谷量有800多萬公斤,但收入卻沒增加多少。“曬干的1.24~1.26元/斤,沒曬的一斤9毛左右。”吳正衛說,盡管知道托市價更高一些,但是“不賣不行”。
 
  據了解,如果當地私人糧食收購企業以1.24~1.26元/斤的市場價收購,散戶農民基本還能賺錢,而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由于人工費、土地流轉費等成本費用的上升,賺得很少,甚至賠錢。
 
  如果能儲藏,還能多賺點
 
  不少種糧大戶表示,如果自己有倉庫,把稻谷烘干或者曬干后儲藏起來,等到合適的市場價或者國家托市收購時再賣,可以不虧本或者多賺一點。
 
  據了解,種植大戶購買烘干機,國家按照烘干機處理稻谷的噸位,以4500元/噸的標準進行補貼。而建糧倉目前是沒有補貼的,建一個帶烘干設備的糧食倉庫,投資大約需要200~300萬元。
 
  “建帶烘干設備的糧食倉庫需要的投資太大了,我們根本投不起。”吳正衛說,一些大企業能建很多倉庫,把農民的糧食以市場價收購,待曬干、烘干后儲藏,或者加工成產品出售,或者等托市收購開始后賣給國家糧庫,從中賺取差價。
 
  江西啟動早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規定,不準壓級壓價、抬級抬價收購,不準給農民打白條或將收購資金挪作他用等。“我們也希望國家能盡早出臺有關政策,幫助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建起帶有烘干設備的糧食倉庫,以解決我們烘干儲藏糧食的問題,不至于種糧有好收成,而賣糧就只能聽天由命。”吳正衛說,還希望國家能提早進行托市收購,最好在7月初,與農民出售早稻時間同步,不至于因為時間差而導致糧農難以更多地享受到好政策。
 
  湖南:局地托市收購滯后種糧大戶售糧不暢
 
  糧食收儲部門對大戶將采取預約上門收購
 
  “今年我們早稻收得早,收了60萬斤谷,但想盡辦法現在還有10多萬斤沒賣!”8月7日,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種糧大戶鄧興平向記者道出了他的“喜憂”。鄧興平所“憂”的銷售不暢、價格不高同樣令不少種糧大戶困擾。
 
  7月28日,湖南在全省范圍內啟動早稻托市收購。記者從中儲糧湖南分公司解到,環洞庭湖區域大都在7月28日啟動了托市收購,而山區特別是邵陽等地部分縣(市)由于收儲庫點清雜、質檢設備遲遲沒有到位,有些地方延遲10余天還未啟動托市收購。
 
  早稻單產、總產均提高,種糧大戶成“擴面”主力
 
  在早稻生產2013、2014年面臨減產的背景下,素來喜種秈稻的糧農終于在今年迎來了早稻豐收。湖南省農業委糧油處處長周志魁告訴記者:“今年湖南早稻單產平均增加5公斤,總產提高了1億斤,早稻豐收已成定局。”
 
  在湖南,一般來說湖區豐收易,山區增糧難。在典型的山區縣隆回縣,該縣農業局局長吳厚賓說,今年早稻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近1萬畝,都是秈稻,全縣早稻較往年平均畝產增加20公斤左右,共增收120萬公斤。
 
  2015年緣何穩糧增產?隆回縣農業局副局長陳立湘認為,除了統防統治專項補貼促進糧食減損增產、對雙季稻區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以及實行秸稈還田之外,“種糧項目制”激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功不可沒。據介紹,隆回縣實行相關獎補項目向種糧多的農戶傾斜,今年1000畝以上種植大戶、合作社達12個,僅種糧大戶增加面積近500畝。
 
  記者了解到,種糧大戶是湖南早稻“擴面”的主力軍。今年,全省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4萬個以上,新增1萬個。另外,各級農業部門積極創辦萬畝超級稻、高產創建、雙季機插等示范片,帶動大面積早稻奪高產;采取綠色防控病蟲等先進技術,積極推行以全程承包為主要形式的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為糧食高產穩產保駕護航。
 
  收割早,托市收購晚,大戶賣糧“乏力”
 
  “一難是糧農要增收,銷售盼價高,但收購跟不上;二難是陳糧占著庫,新糧要入庫,而庫容卻不足。”湖南農業大學專家分析說,這“兩難”讓歷來喜歡賣早稻、存晚稻的湖南糧農憂心。而擔憂的不止糧農,糧庫、糧食管理部門也在盤算著如何賣出賣好今年早稻這擔谷,防止“谷賤傷農”。
 
  和種糧的干勁比起來,鄧興平感覺賣糧有點乏力。“這幾天,我們還得求米廠老板來收購,有時還要不停給老板說好話。”7月底,和記者說起銷糧的事,鄧興平一臉的無奈,他既擔心銷售難,更擔心價格低。
 
  據鄧興平等糧農反映,今年早稻收割較早,即便山區,7月20日左右就開始了,但前期由于沒有啟動保護價收購,糧農只能自己找銷路。以往外銷主要是中晚稻米,因此很少有外省外地經銷商或糧食經紀人來上門收購早秈稻,糧農就指望著縣域內銷售。在隆回,縣城有五六家中小型米粉加工廠,但每個米廠可以流動的倉容頂多只有200噸。送糧多、庫容小,米粉廠收購價格就隨行就市。“前兩天送給米廠是每斤1.35元,現在剛給米廠打電話老板說只給1.25元。”鄧興平說。
 
  前期靠米廠銷售有限,就只能指望糧庫早點啟動早秈稻135元/百斤的托市收購。全省啟動托市收購后的兩三天內,在湖區漢壽縣等地前來交糧的農民明顯增多,過磅處的車輛排起了長隊。漢壽種糧大戶張昌元說:“今年糧庫對送糧要求更加嚴苛,有些糧農和糧食經紀人送去的稻谷由于水分和雜質較多而被退回,好在我有烘干機,交糧還算順利,到8月5日,已在直屬庫賣糧18萬斤。”
 
  而處于山區的洞口縣金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曾勇8月7日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種了800多畝早稻,產糧60多萬斤,可糧庫還沒有啟動保護價收購。由于糧食沒地方放,只能先把50萬斤稻谷以1.20元/斤的低價賣給米廠。剩下的10多萬斤還在等直屬庫托市收購,但目前沒有收到任何托市收購的消息。”
 
  相對于洞口、隆回糧農的無助,永州市祁陽縣種糧大戶項兆旺則未雨綢繆,投入資金組建了自有生產加工線,今年種的200畝早稻全部用來加工成品牌米進行銷售。由于毗鄰廣西的優勢,祁陽周邊糧農的稻谷主要被來自廣西的糧食經紀人收購,價格在1.25~1.27元/斤。
 
  為保護好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湖南省糧食局局長張亦賢表示,糧食收儲部門對于大戶將采取預約、上門收購的方式,來緩解扎堆交糧的情況。
 
  后期稻價將穩定在托市價附近

  穩糧增收應調整完善糧食市場調控政策
 
  早秈稻價格隨托市啟動呈現平開穩走態勢
 
  7月中旬南方產區早秈稻開始陸續上市,根據對江西、湖南等省的調研,晾曬后普通早秈稻到廠價格在1.25~1.28元/斤,優質長粒早稻到廠價格在1.30~1.33元/斤,基本與2014年同期持平。
 
  南方地區糧食部門將早秈稻作為儲備輪換的主要品種,政策性儲備需求是早秈稻的重要出口。根據最新的農產品成本收益調查資料,早秈稻商品化率在80%左右,其中多數進入政策性儲備。
 
  實地調研的結果顯示,農民售糧節奏早已隨著托市政策發生顯著變化。7月中旬早秈稻收獲晾曬后,農民惜售觀望態度較為濃厚;而托市收購啟動后,農民售糧較為積極。預計后期早秈稻收購價將穩定在托市價1.35元/斤左右,收購主體仍以國家糧庫為主。
 
  短期內,稻米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主要集中在進口沖擊和庫存高企方面。經過2014年專項整治后,南方邊境大米走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然而,國內外米價嚴重倒掛,合法的進口和邊境小額貿易依然利潤較高。據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大米141.43萬噸,同比增加7.7%。受進口沖擊和2013年大米鎘超標余波影響,市場主體對國產稻谷收購積極性依然不高,國有糧食部門承擔了主要的收購功能,稻谷庫存壓力較大。長期看稻谷價格將穩中有漲
 
  稻谷產量保持穩定為價格穩定提供了物質基礎。根據目前稻谷的生產形勢,未來我國稻谷生產能力將保持在2億噸以上。而且,未來我國將在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
 
  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為價格穩定提供了制度環境。近年來,國家每年都在稻谷春播前公布最低收購價,在集中上市期間公布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預案,加強農業補貼、保險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可以預期,國家對稻谷生產的強力支持不會減,稻谷價格也會得到穩定支撐。
 
  調結構轉方式戰略為價格穩定提供了回旋空間。國家做出了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可以預計,這將會取代過去的城鎮化占地造成的種植面積被動減少。
 
  稻谷種植成本上漲為價格穩定提供了上漲動能。盡管化肥成本略有下降,但是人工、農藥、機械作業等費用仍然保持上漲。近兩年,土地流轉費用已經成為增長幅度最大的農業生產成本。
 
  要完善改革市場調控方式
 
  繼續調整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梢試L試對糧食最低收購價一定3年,對市場緊缺的糧食品種可以保持一定的靈活性。適當細化最低收購價的執行標準,實現優質優價。同時,規范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機制,繼續發揮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的市場調控作用,根據市場調控需要,科學確定市場收儲、投放的時機和交易底價。完善稻谷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調節政策,合理確定儲備規模、品種結構以及區域布局,進一步加強倉儲物流建設。
 
  創新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工具。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利用期貨、遠期交易等新型市場交易方式規避市場風險,同時,改革完善生產補貼政策,探索實施農產品營銷貸款援助。尤其是改革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保險公司積極提供不同保障水平的農業保險產品。
 
  嘗試將糧食調控的端口由供給端移動到需求端。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發展,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促使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向糧食加工企業傾斜。結合農產品初加工稅費改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對加工能力強、資信狀況好、在區域糧食供給保障中有貢獻的企業進行財政獎勵。通過定向降準、財政貼息等貨幣金融政策,結合稅收、補貼等財政杠桿,動態調節稻米油、燃料乙醇等糧食深加工企業的產能。在適宜的地區大力發展優質糧食訂單交易,促進生產主體與企業對接。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