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通城縣塘湖鎮興農灌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心里樂開了花。依托國家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資金建設的高效節水項目工程完工,該合作社的3000多畝高產水稻田實現自流灌溉,不僅大大提升了灌溉效率,而且一年可節省人力開支10多萬元。
這是通城縣“小農水”建設給該合作社帶來的一份“紅利”。
近年來,通城縣將“小農水”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來抓,全力抓好塘湖鎮、關刀鎮、麥市鎮“小農水”建設,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切實改善3個鄉鎮水利基礎設施,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為扎實推進“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通城縣制定了2014至2016年“小農水”建設方案,在組織領導、資金整合與管理、工程監管、績效管理等方面嚴要求、重落實,促使項目按規劃“一盤棋”、質量“一個標準”、驗收“一把尺子”強力推進,以進度快、質量好、效益高贏得群眾廣泛贊譽。投資124萬元整修的云閣龍灌區的塘湖中干渠,全長10公里,可讓塘湖鎮、關刀鎮和四莊鄉12個村2.4萬畝耕地旱澇保收,受益群眾達3.7萬余人。“原來一兩天才能灌溉到位的農田,現在一兩個小時就搞定了。”塘湖鎮龍印村村民說。
去年以來,塘湖鎮“小農水”建設在獲田、狼荷、南虹、獅子、涼亭、圖垅、潤田、石港等8個行政村掀起一股熱潮,共整治水塘67座,拆除重建灌溉泵站22座、裝機22臺,整修攔水堰30座,襯砌水渠、疏挖排水溝157條,計170公里,改造配套渠系建筑物工程2897處,完成投資2445萬元,可恢復灌溉面積1.1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1萬畝,農民人均年增收1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