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舍森林公園發現了葛棗獼猴桃;在營盤鄉發現了軟棗獼猴桃;在龍場鄉發現了巨型野生獼猴桃,六盤水野生獼猴桃僅次于云南野生獼猴桃資源,排到全國第二位。”8月17日,筆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李大衛博士一行展開的野生獼猴桃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將為六盤水市打造中國野生獼猴桃之鄉提供科技支撐。
為提高扶貧精準度,加快推進全市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六盤水市大力實施“3155”工程。尤其是把種植100萬畝獼猴桃作為“3155”工程的重頭戲,而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獼猴桃專家代表中國獼猴桃領域科研最高水平,是為獼猴桃產業提供科技、技術、人才支撐的團隊之一。
據了解,目前,六盤水市獼猴桃種植面積達8萬畝,總體上存在科技支撐不足,產業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為提高六盤水市獼猴桃栽培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六盤水市獼猴桃產業發展,六盤水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共同簽訂了《獼猴桃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書》。協議的簽訂將提升六盤水市獼猴桃產業各方面的科技支撐,讓基地建設不走或少走彎路,形成長效產業以及科學合理的技術規范。對此,8月10日至8月15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李大衛博士、李作州博士、閆春林老師,省科學院韓振誠老師在市農委、市農科院、水城縣綠產中心等部門人員的陪同下先后到龍場、營盤等鄉鎮實地考察。
經過5天的實地考察,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專家認為,此次雖然只調查了六盤水的三分之一地區,但在六盤水市發現的野生獼猴桃資源豐富、面積大,野生群落保存完好,長勢良好,僅次于云南野生獼猴桃資源,排到全國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