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松江區泖港鎮的松江熱帶水果種植園內,與通常所見的火龍果有所不同,這里的果子皆為紅心,據說中秋前后產量將達一年中的高值。一只只玫紅色果實,掛在四五米高的火龍果樹上,細長的根莖酷似仙人掌,被支架吊起;果肉也如果皮一樣鮮亮,咬下去,是滿嘴的紅色汁液。如此體驗,在本地并不多見。
火龍果原產自南美地區,為熱帶水果。這家種植園內獨特的紅心火龍果品種,是管理者從臺灣引入的。經過4年多時間培育,自去年開始進入了豐產期,每年7月至次年1月,是火龍果的掛果成熟期。
供應本地火龍果生長的土壤,雖經過了沙化處理,可熱帶植物對溫、濕度和周邊環境的要求很高,它們究竟如何適應當地環境?園區管理者在引入苗種的同時,進行了管理技術的創新。因火龍果耐熱懼寒,園內在采用雙層大棚保溫的同時,還培育了一種經微生物發酵的土壤,富含益生菌。因火龍果樹是淺根系,冬季將這層土壤覆蓋于原來的沙土之上,通過微生物緩釋技術,益生菌將釋放出熱量,以實現保溫的目的。同時,這些益生菌還將殺死原本土壤中的有害菌,調解土壤酸堿度,達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采用生物技術引入栽種。施肥時,管理者也根據氨基酸、微量元素配比,混合入雞、羊、人的糞便,并加入魚粉飼料進行發酵,這樣的肥料取代了對復合肥的使用。同時,火龍果樹下還有蚯蚓松土,蚯蚓糞便也成了好肥料。
首次將紅心火龍果引栽于滬上,目前,園區在育苗、種植的同時,也在浦東、金山等地培養了多家紅心火龍果的種植基地,這些基地同樣采用這一技術進行種植和管理。未來,園區將實現技術管理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推進產銷一體化,讓這一熱帶水果也貼上地產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