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關于做好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精神,湖北省等油菜主產區近日陸續開始部署油菜籽收購工作。這標志著2015年新產油菜籽收購政策最終落地。
政策落地后,產區農民和油廠新產油菜籽出售與收購的情況如何呢?
“農民已開始大量出售新產油菜籽。一是收購政策已明確,再等下去也難有太多的市場機會;二是隨著氣溫的日漸升高,農民保存油菜籽的難度加大;三是早稻已進入收割期,為新稻上市騰倉已迫在眉睫。”相關農產品部經理劉磊告訴記者。
從湖北等主產區發布的2015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相關措施來看,今年新產油菜籽收購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農民自主出售,油廠、貿易商自主收購,臨時收儲政策退出。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新產油菜籽即將收獲上市之際,相關部門于5月19日明確了今年的油菜籽收購政策。往年政府主導的托底敞開收購不再執行,取而代之的是收購補貼政策,具體收購價格和補貼細則等由地方政府決定。隨后地方政府遲遲沒有公布新產油菜籽的具體收購價格和補貼細則,造成新產油菜籽大量收獲后市場普遍持觀望心理,很多產區在油菜籽上市旺季交易清淡,出現了“油廠不收、農民不賣”的怪事。
湖北荊州市糧油貿易商王宏偉告訴記者,由于沒有了政府托底收購,今年新產油菜籽上市后價格一路下滑,如湖北一些產區新產油菜籽開秤價僅在1.6元/斤左右,這遠遠低于去年的主流市場價格2.55元/斤。“面對如此大的價差,產區農民自然惜售心理嚴重,一些農民寧愿把新產油菜籽放在家里看著它發霉也不愿賤賣。”
站在油廠的角度看,王宏偉說,菜粕、菜油價格雙雙下滑,銷售不暢,加上很多油廠資金緊張,即使新產油菜籽價格很低,很多油廠也無能為力。按照當前的菜油和菜粕出廠價推算,油廠可以接受的油菜籽進廠價不足1.7元/斤。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主產區地方政府公布了新產油菜籽補貼細則后,市場形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農民惜售的心理不斷減弱,紛紛加快了出售油菜籽的進度。與此同時,油廠和貿易商收購油菜籽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一些油廠還利用不同地區油菜籽的價差做起了貿易。
據劉磊介紹,設在湖北黃崗的中糧分公司已收購油菜籽2萬多噸,其他如中糧祥瑞、武漢益海等大型油廠也收購了數千噸油菜籽,而像湖北宏凱等經營靈活的油廠,除收購油菜籽自用外,還把菜粕大量銷往湖南、四川等地,這有利于市場的進一步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