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肥零增長喚起精準施肥意識,為了確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的實現,目前國內主流農資企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文軍表示,農資生產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把控市場的能力比較強,隨著“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提出和實施,國內主流企業也在相應改變,不論是調整產品種類還是積極加大研發力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肥的使用率。未來,還是希望企業緊跟市場步伐,注重產品質量、技術和宣傳,確保“零增長”目標的實現,這不僅利于生產企業的發展,更利于國家糧食安全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龍文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注重質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數量,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都應該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二是注重配套服務。隨著土地流轉及種植大戶的出現,對農資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要加強服務和技術支持,確保正確用肥和合理施肥。三是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明白只有合理施肥、適量施肥,才能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避免浪費以及環境污染。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研究員白由路認為,當前化肥的施用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威脅。因此要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需從三個方面出發:第一,肥料本身技術要有所創新和突破,用當前肥料的結構是很難實現零增長的;第二,施肥技術要改進,采用農機和農藝相結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術相配合,合理進行施肥;第三,植物營養理論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關系。
白由路也給出了建議。他說,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長遠,它的提出也是在傳遞著一個信號,告訴大家不光要關注化肥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它的負面作用。肥料企業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主要從生產和服務兩方面加強重視:第一,在肥料生產方面企業要生產出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創新型肥料,在養分數量、養分比例、養分形態和肥料助劑這四方面要不斷創新,加強研究。第二,在肥料服務方面,農民買到肥料的同時需要指導農民怎樣施肥,使肥料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實際上也是加強售后服務。企業有好產品和好服務才能站穩腳步。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易俊杰則從5個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建議:一是優化產品結構,促使肥料工業升級。在現有的化肥產品中,尤其是尿素,屬于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產品,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將近2/3,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的使用比率。按照國外的經驗,可以將尿素加工成尿素硝銨溶液,提高利用率,促進肥料工業升級。二是加大工業和農業對接。通過大配方示范田與普通農戶的對比,高氮肥生產企業成本可降低200元/噸,同時利潤可以提高200元/噸,從而導致高氮肥施用量日漸增加。但是高氮肥的施用會造成更高的氮損失而污染環境,同時還會容易造成農作物前期過綠、后期貪青晚熟。因此,應該均衡施肥,發展大配方,擯棄不合理配方。三是積極創新產品,適應現代農業需求。可將尿素升級為添加有脲酶抑制劑、硝化抑制劑或氨基酸的新型肥料。這樣可以增加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長肥料的有效時期。四是利用創新技術推動農業發展。積極推廣機械施肥,實現種肥同播,提高播種質量和勞動效率。五是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助推企業發展。加大政企合作力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整村推進等方法,進行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示范和推廣,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