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鎮(如皋港區)9號供水站,記者一進門就看到一個泵站電氣信息化自控裝置。“這可是這個供水站的核心部件。你看,當我們按下這個啟動鍵的時候,不需要再進行其它操作,就有水源流向周圍的設施農業了。”江蘇科工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張虎一邊給記者示范,一邊介紹道。記者注意到,當這個機器開始運行時,屏幕上就有水流出的動畫,很形象逼真。
據張虎介紹,現在這個機器采用的是變頻技術,可以按照作物的需水規律,結合氣象數據和生產人員的實踐經驗為作物提供適時適量灌水。
這邊供水站的現場情況,可以在5公里開外的高效節水智能化灌溉控制中心看到。在那里,不僅能根據數據反映的情況進行調節,而且能實現視頻監控和安防警報,確保所有供水站的一舉一動都盡收眼底。
記者來到該中心,隨著張虎的操作,我們看到了9號供水站的畫面。據張虎介紹,該中心可對26個分灌區2.29萬畝的農田灌溉面積實施智能化控制。兩年運行下來,經初步測算,年節水46.4萬立方米、省工3.56萬個、凈增效益318萬元,經濟效益明顯。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效農業和精細農業將成為今后的發展方向,其對灌區灌溉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灌區基礎設施和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的同時,始終把灌區灌溉智能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用科技引領灌區管理優化升級,逐步實現灌區管理由傳統管理向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管理轉變。
據市水務局副局長黃俊介紹,除了長江鎮(如皋港區)這個灌溉智能化控制系統,早在2001年至2002年,我市就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北街道)三聯分灌區建成灌區自動化控制工程,該項目集計算機、通訊、控制、CLT技術于一體,具有自動控制、水費智能管理、實時監測等多種功能,充分展示了農村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方向;2010年,在丁堰鎮趙明分灌區建成變頻恒壓供水泵站及溫室大棚灌溉自控系統,獲全國水利系統首屆技能創新大賽惟一的特等獎。
目前全市擁有36座這樣的自動控制泵站,灌溉季節能夠節水30%左右,我市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管理向現代化管理模式的轉變。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黃俊說,我市將進一步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大農村水利工程投資力度,力爭于2020年實現全市農村水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