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四川省瀘州市農業局獲悉,合江荔枝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上限”,政府不再鼓勵發展。
近年來,合江縣按照“一心三帶”(“一心”即三江流域荔枝產業核心,“三帶”即宜瀘渝高速公路沿線荔枝產業帶,成自瀘赤高速公路沿線荔枝產業帶和佛寶旅游快速通道荔枝產業帶)的規劃布局,以及“集中集約、成帶成廊、核心區其他產業整體退出”的發展要求,加快荔枝產業發展步伐,現有荔枝種植面積30萬畝,其中,豐產面積2.8萬畝,試花掛果面積5.2萬畝,荔枝常年產量1000萬公斤,占四川全省產量的90%以上,荔枝產業已成為合江縣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
與沿海產區相比,由于瀘州地處全球荔枝高緯度栽培最北緣地區,瀘州荔枝的成熟期晚了一個多月,是全球最晚熟產區。通過長期選育和引種,擁有帶綠等優良品種,合江荔枝品種資源較豐富。在具備這些優勢的同時,瀘州荔枝也受到冬季低溫凍害、土地資源有限等因素的制約。對此,我市規劃了荔枝發展總規模,即總面積控制在30萬畝。
市農業局經作站站長陳偉認為,之所以要控制在30萬畝,一方面是合江荔枝的適栽地已全部栽完,難以提供適合荔枝栽種的耕地;另一方面,是從荔枝種植的經濟效益考慮,數量多了就難以保障果農有一個好的收益。
陳偉表示,政府不再鼓勵發展,即在整合農綜項目修建發展荔枝的基礎設施,以及荔枝苗木補貼上不再優惠了。今后,在荔枝總面積不再增加的情況下,可通過發展晚熟、優質、高效益的品種,優化產業布局,實現產業發展集群化、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集成化、生產經營集約化,從而把瀘州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晚熟荔枝商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