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飄著馨香的大蘋果,像一輪太陽照亮我們;又多么像少女羞紅的臉頰,洋溢著逼人的青春光彩啊!”
循著一位作家對山東煙臺蘋果的贊美,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久負盛名的特產。
中國的蘋果哪里最好?俗話說:“中國蘋果看山東,山東蘋果看煙臺。”
每當金秋時節,煙臺萬山紅遍。大大小小的山丘、陵坡,到處涂染著蘋果的亮紅,到處彌漫蘋果的香甜。果園采摘,攥一個在手,不用削皮,衣襟上蹭一蹭,一口下去滿口贊:“哇!甜脆可口,口味不俗。要說好吃,還是煙臺蘋果。”
“為啥煙臺蘋果好?有SOD蜜啊!”
煙臺棲霞果業局高級農藝師史學功幽默地介紹蘋果SOD說,運用生物工程技術,這里的蘋果產生的SOD酶,其活性比普通蘋果高出50%—200%,具有抗衰老等營養保健作用。
地處黃渤海地區的煙臺,春遲、夏涼、秋爽、冬不寒,四季分明。丘陵多,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質地疏松,透氣性好。天時、地利、人勤,造就了 “果型端莊、色澤鮮艷、肉質松脆、汁多爽口”的煙臺蘋果。
煙臺栽植本土蘋果,歷史悠久,古時“頻婆、花紅、楸子”等稱呼,指的就是蘋果。西洋蘋果入中國,也始于煙臺。1871年,美國一位傳教士來華,帶來多種西洋蘋果等苗木,在煙臺種植,附近農民爭相索取枝條繁殖,嫁接而成的“青香蕉”“紅香蕉”,享譽國內。
膠東人樸實厚道,好客感恩。1956年,福山紅星高級農業社蘋果豐收后,精選兩箱“紅香蕉”蘋果寄送黨中央和毛主席,不久就收到國務院寄回的一百元匯款,以及致謝信。1972年,煙臺蘋果對北京方面“特供”,并用來招待外賓。自此,煙臺蘋果盛名愈隆。
煙臺市農業局局長白國強介紹,紅富士引入煙臺后,經過多年實踐,選育出煙富3、煙富6兩個優秀主打品種,推向全國,并實現了“生產有標準、產品有標識、質量有檢測、認證有程序、品牌有保護”。
目前,煙臺蘋果以紅富士為主,已發展到266萬畝,年產量500萬噸,年出口量60萬噸。“既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又是中國馳名商標。”煙臺市蘋果協會會長姜中武說,目前“煙臺蘋果”品牌價值突破百億元。
在煙臺人看來,那蘋果枝條燃香飄逸的炊煙,那柳枝韌曲編織的果筐,都成為伴著家鄉蘋果氣息的甜爽記憶。蘋果,是客居他鄉的煙臺人收到的最好禮物。煙臺蘋果,在膠東丘陵上,在名家文章中,在游子記憶里。
如今,煙臺蘋果也坐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去年網上銷售額超過了1億元。80后的李慶軍,辭去月薪萬元的工作,回到煙臺老家, 24小時在微信微博上銷售蘋果5200箱。如今他又推出了果園托管服務。“果農把果園交給我們管理,統一澆水、施肥、修剪、采摘,最后通過網上線下銷售,把利潤讓渡給果農。”這位有著蘋果一樣紅臉龐的小伙子說。
“人在秋風中賞果,那果香便滋養了賞果者的心靈。我輕輕地撫摸著一個個分明有了靈性的蘋果,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作家筆下的煙臺蘋果,永遠充滿不盡的詩意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