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化技術近兩年在我國發展迅速,雖然我國起步晚,但是發展前景很好,肥水一體化技術簡單來講就是通過灌溉系統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分。通常與灌溉同時進行的施肥是在壓力作用下將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輸水管道而實現的。溶有肥料的水通過灌水器(追肥槍)將肥液噴灑到作物上或注入根區,它是現代作物生產的一項重要技術,具有顯著的節水、節肥、省工的效果。肥水一體化技術在發達國家農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灌溉施肥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400年,雅典人就用城市下水道的污水對菜園和柑桔園進行灌溉,到了20世紀60年代,以色列首先通過滴灌系統進行施肥,目前滴灌施肥已經占到以色列所有作物的90%以上。世界上灌溉施肥應用比較普遍的果園主要有以色列、約旦、塞浦路斯、南非、西班牙、澳大利亞、法國、美國等。我國采用灌溉管道施肥開始于90年代末,最早應用于大棚蔬菜滴灌及新疆棉花的膜下滴灌,目前應用面積超過2500萬畝。
為什么說肥水一體化具有節肥、高效的優點呢?這還得從果樹根系養分吸收原理說起。果樹對養分的吸收主要有擴散和質流兩種方式。擴散是指在肥料施入土壤以后,首先吸收周圍土壤的水分潮解,肥料緩慢的溶解形成土壤溶液。由于植物根系對養分離子的吸收,導致根表離子濃度下降,從而形成土體——根表之間的濃度差,在濃度差的作用下,肥料離子從濃度高的土體向濃度低的根表遷移,肥料不斷的擴散,根系不斷的吸收。質流是指由于果樹葉片的蒸騰作用,形成蒸騰拉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的流向根際,形成質流,土壤溶液中的養分隨著土壤水分遷移到根的表面被根吸收。
質流和擴散都需要水做媒介,沒有水這兩個過程均不能完成,根系就吸收不到養分。通俗地講,就是肥料必須要溶解于水,根系才能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是無效的。生產當中,無論我們施用那一種肥料,要被果樹吸收利用,就必須首先溶解于水。一些肥料能快速溶解于水,肥效迅速,屬于速效肥料;一些肥料不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緩慢的溶解,被果樹緩慢的吸收,所以肥效很長,屬于長效肥料;還有一些肥料,施入土壤后,需要漫長的分解轉化過程,如有機肥等,最終形成小分子有機物被果樹吸收利用屬于緩釋肥;肥料施入土壤后形成肥料溶液的時間長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肥效起作用的時間長短,肥料在土壤中存放的時間越長,肥料損失就越大,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就越低。反之,我們采取肥水一體化施肥,直接將肥料溶解于水,就大大的縮短了肥料吸收進程,減少了肥料揮發、淋溶、徑流以及被土壤固定的機會,提高了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