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中藥材收益占到當地農民純收入的40%以上。今年以來,岷縣依托岷海制藥公司等駐地企業,積極探索運用國際通用的編碼技術、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等,實現對中藥材種子、種苗產地的地理環境、種植過程、采購加工、檢驗倉儲等過程的動態管理和信息分析。同時,將市場流通的道地中藥材產品貼上作為“身份證”的二維條碼或RFID(射頻識別)標簽,記錄種植、加工、檢測及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的信息。在“身份證號碼”上綁定中藥材產品責任人、質量參數、流通信息等關鍵數據,使中藥材產業各個質量環節都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從源頭上控制藥材質量,不僅能實現標準化種植和管理,還能促進農戶增加收入。”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局局長付平介紹,該縣結合縣情,突出“有限追溯”“選擇性追溯”,創建與農戶合作經營的模式。對農戶松散型種植,加強種植培訓,培育標準化生產方式,從種植和采挖源頭上建立追溯機制。發展現代物流和倉儲設施,建立大宗藥材專用設施,建立地方追溯服務中心,在流通環節加強監管。建立可追溯的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構建甘肅隴藥流通監管追溯系統,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數據庫,為每個商品設立識別身份條碼。利用網絡設立追溯識別碼、認證電子憑證、智能追溯秤、信息讀寫設備、應急管理、數據傳輸、終端查詢等配套的必要設施。大力培育中藥材單個產品食補和保健品研發,推動中醫藥產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