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西瓜以其高品質、低價格,多年來深受省內外廣大客商及消費者的喜愛。作為多年高產高銷的傳統瓜區,開封市杏花營鎮的西瓜已于兩周前打響今年開封西瓜大規模開售第一槍,然而這本應是發令的槍響卻啞了火。
伴隨著開封市區內零售瓜農的生意不景氣,連續多日,作為豫東地區最大市場的開封杏花營鎮榆園村西瓜批發大市場,也從往年的門庭若市“衰變”成了今年的“門可羅雀”—昨天上午,占地百余畝的大市場內,只有一輛小型瓜車在裝卸,往年熱火朝天的場面不復存在,瓜農、西瓜銷售經紀人、拉瓜工人和貨主,全在今年此時鮮見蹤影……
兩天來,大河報記者對今年開封第一批西瓜的銷售情況進行了探訪。
市區零售市場已經飽和
因開封古稱“汴梁”,所以開封一帶的西瓜都叫“汴梁西瓜”。汴梁西瓜是開封的傳統特產,馳名古今,暢銷省內外甚至國外市場,有著皮薄汁多、瓤沙脆甜、清利可口的特點,民間素有“肖縣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紅到皮”的諺語。
就是這種多年來享有盛名的“汴梁西瓜”,今年剛到成熟采摘的當口,便遭遇了從未有過的“開門頹勢”—來自朱仙鎮、杏花營鎮等開封周邊傳統產區的瓜農,已早早進駐開封市區進行銷售,然而連續多日的慘淡經營令他們明顯發現,“今年的瓜銷量很差,無論零售還是批發,基本都賣不出去”。
22日,夏至,中午氣溫33℃,朱仙鎮東木魚村的瓜農趙倩濤和姐夫孫新勝不再像往年一樣忙著卸賣車上的西瓜,而是皺著眉頭站在瓜車前啃干燒餅。這是兄弟倆在開封市區萬勝路上“堅守”的第三天,而拖拉機的車斗中,還有近七成西瓜沒有賣掉。
“現在西瓜5毛錢一斤,俺這一車2000斤,來這兒三天才賣了不到300塊錢,銷量太差了!”孫新勝狠狠咬了口燒餅,不停嘆氣,兩人衣裳背后都黑黢黢的,那是連續在瓜車旁睡了兩夜的痕跡。“今年瓜老賤,俺倆開拖拉機過來,只敢吃不敢住,賣出去是賠本,賣不出去是賠血本。”
據孫新勝介紹,自家共種了6畝瓜,畝產3000到4000斤,6月10號左右成熟后,兄弟兩人就開始連夜采摘后上市開賣,當時能賣到每斤1元左右,不到兩周,現在已降至每斤5毛錢。
“一棵瓜苗6毛錢,從育苗到上市出售需要5個月左右,除人力外,加上澆水、塑料布、肥料等各項成本,算下來賣出一個中小型的瓜就要賠錢。”趙倩濤感嘆,對比往年此時每斤1元的火熱市場,今年明顯感受到種西瓜是投入大,回報微甚至零,“出來賣西瓜還不如出去打工”。
從當日中午12點到下午4點,僅在萬勝路兩公里的街道上,就有23輛拉瓜的電動三輪和拖拉機攤位在售賣,品種包含“龍卷風”、“青蛙王子”等,價格均在每斤5毛錢左右—但生意都如同瓜農所講,“市區內零售市場已經飽和,賣瓜的比買瓜的多”。
而在開封城區的其他地方,大河報記者注意到,背街小巷和社區門口,幾乎都能見到瓜農攤位,他們基本全部來自于朱仙鎮、杏花營鎮、水稻鄉和仙人莊,雖然所售西瓜的產地和品種略有不同,但都遭遇了銷量少的慘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