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霏霏的早晨,為了一睹百年貢杏“玉巴達”的真容,記者驅車直奔北京海淀區北安河。
進入產區,記者看到在主要采摘道路兩旁都安裝了道旗,擺放著專用展臺,標牌和防偽包裝箱,看來為了把這北京地道的好產品做出品牌和影響力,主管機構還真是沒少下功夫。走進杏園,棵棵杏樹、郁郁蔥蔥、碩果累累。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棵四周被圈起圍欄保護起來的百年老杏樹,雖然見證了世間輪回、百年滄桑,但老杏樹依然枝繁葉茂,一顆顆紅白相間的“玉巴達”掛滿了枝頭,絲絲馨香,沁人心脾。這就是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北京海淀區特產貢杏“玉巴達”。
“海淀玉巴達杏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個大皮薄,香醇味美,曾為宮廷貢品。目前區域杏樹種植面積在4000余畝,總產約有160萬公斤,采摘價格在10元左右。”據北京市農業局下屬海淀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辛燕介紹,2013年,北京市海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申報的“海淀玉巴達杏”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為提高杏的品質,近些年,我們推廣了‘玉巴達’杏無公害生產技術規范,加強了技術培訓,并與原產地保護園簽訂了生產管理保護協議,嚴格執行生產規范。”辛燕表示,但盡管如此,因為掛果時間短,品種產量低、知名度不足等原因,采摘大量產品難以在短時間集中銷售,果農難以為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在探索之中。
事實上,農歷芒種后,杏子便開始成熟了。記者見到,杏園里不時有熟透了的杏子掉落下來,卻因為人工成本很高,而無人撿拾,致使白白浪費掉了,看著還真是可惜。據果農介紹,作為海淀地理標志農產品之一的玉巴達杏已經成熟上市,采摘時間將持續到6月末。目前,區域百余家杏園正在開園迎賓,有興趣的消費者不妨前往采摘品嘗。